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王国维们”为何选择做文化遗民?


    本文摘自知名学者、诗人徐晋如所著《唐宋词与人生》之三《翻是波斯有逸民——说李珣》,由作者授权腾讯儒学独家连载。
    王静安,即学术大师王国维。他曾任清华研究院国学门导师,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四大导师。他本是前清秀才,后在上海东文学社得名学者罗振玉的赏识,由罗资助东渡日本留学。王国维在日本开始做甲骨文研究,暨宋元戏曲研究,后来终成大师。清朝虽亡,罗振玉却仍是忠于清室,他得到了已经逊位的末代皇帝溥仪的赏识后,便带挈王国维做了南书房行走的五品官。而到1927年,因先有军阀冯玉祥部下鹿钟麟,不顾国民政府与清室签定的《清室优待条约》,把溥仪和整个皇室赶出宫去,又有大学者叶德辉在湖南被枪毙,王国维深受刺激,选择于1927的6月2号,夏历端午的前二日,写了一封遗书放在口袋里,跟他的学生借了两块钱银洋,租了辆黄包车直到颐和园,在鱼藻轩边投入昆明湖自尽。昆明湖水并不深,但王国维是头下脚上,一头栽进去,湖底的淤泥就把他的口鼻塞住了,不旋踵即窒息而亡。尸体被捞上岸时,衣服还没有完全湿透,遗书的字迹也十分清晰,开头四句是:“行年五十,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王国维(资料图 图源网络)
    王国维的自杀,对清华师生触动殊巨。此事一发生,梁启超就召集学生训讲,把王国维跟屈原并论。陈寅恪先生则写了一首长庆体的诗《王静安先生挽词》以表哀思(sì),这首诗是学唐代元稹的《连昌宫词》,前有小序,大旨是认为王国维之自沉,不是殉清,而是殉人伦、殉文化。里边最有名的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其意义为抽象理想最高之境,犹希腊柏拉图所谓Idea者。若以君臣之纲言之,君为李煜,亦期之以刘秀;以朋友之纪言之,友为郦寄,亦待之以鲍叔。
    所谓的三纲六纪,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六纪指诸父有善,诸舅有义,族人有序,昆弟有亲,师长有尊,朋友有旧。以君臣之纲而言,就算皇帝是像李煜一样无能的君主,也要把他当光武帝刘秀那样的英主看待;以朋友之纪言之,就算朋友是郦寄,也要把他像鲍叔一样对待。郦寄是初汉时人,与吕禄为友,吕后擅权时,把刘氏宗族几乎杀光,大汉快变成吕家的天下了。郦寄欺骗吕禄,骗得兵符,交给太尉周勃,于是周勃等人就把诸吕全部诛杀。鲍叔是春秋时人,他跟管仲是好朋友,两人合伙做生意,赚来的钱管仲给自己分得多,给鲍叔分得少,鲍叔不以管仲为贪,知他当时实在缺钱;管仲用鲍叔的本钱做生意,亏了好多钱,鲍叔不认为他愚笨,而归咎于时运未济。在陈寅恪先生看来,三纲六纪都不是外在的道德规范,而是内心的道德律令,是个人所应追求的道德上和文化上的理想。
    所以,李珣给这样的国守贞,给这样的君主守节,这是他的精神理念超拔之处,正体现出他高岸的人格。说他不懂得权变,不懂得顺应时代,这样的思想恰恰是卑贱庸俗的小人之见。正因历次改朝换代,都有不食新朝俸禄的大人君子在,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观,才能代代绵延。
    作者小传:
    
    徐晋如
    徐晋如为古典文献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兼任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国学院教务长,香港孔教学院永远名誉院长。著有文言诗文集《忏慧堂集》,学术专著《禅心剑气相思骨—中国诗词的道与法》、《缀石轩论诗杂著》、《唐宋词与人生》等,是当代儒家诗教的首倡者。
    腾讯儒学特约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