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李清照的人生悲剧:只因灵魂奔放爱自由


    文/徐晋如(腾讯儒学专栏作者,知名学者、诗人。)
    易安晚年饱更忧患,词境亦为之一变,不徒以婉丽为宗,更多了一些沉郁。《声声慢》云: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前十四字,寻、清、凄、戚都是尖字,念作sún、cīng、cī、ciè,与觅、冷、惨一样,声母都在唇齿间发音,更烘托出女主人公内心的愁苦嗫嚅。(用夏承焘先生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句,前人说这个“黑”字不许其它人押,只有易安才能把这么俗的字押得这么雅。这就是扫俗为雅,是文学当中最高明的技法之一。全词明白如话,而又低沉压抑,令人不忍卒听。
    
    李清照(资料图 图源网络)
    易安的压卷之作,我以为是这首《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xià),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此词殆作于她晚年漂泊浙江之时,写的是元宵节众人皆欢,独自凄凉的苦闷心情。“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三句,就已见出易安实是调配色彩的大家,她用夕阳的绚烂、晚云烘月的景象,映衬着人物的孤独彷徨。“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三句,堪称惜墨如金,既写出了春意渐浓,杨柳发、梅花落的景致,更落实到一个“怨”字,微露心情。元宵佳节,天气融和,诗朋酒侣驾着珍贵的名马,坐着香车来召邀玩赏,可是词人却以“这时候(次第)难道不会有风雨吗”婉拒了。为什么呢?词人想起的是汴梁城还未被金人攻陷,人民习于太平,闺中的朋友,也都不乏闲暇时光,特别重视元宵佳节。大家有的戴上铺上翠鸟羽毛的帽子,有的把用金箔碾成的雪柳枝插在头上,一个个像仙人一样,打扮得齐齐整整的,那是多么开心多么美好的回忆!可是现在,词人却觉得自己像唐传奇《柳毅传书》故事中被迫牧羊的龙女,花容憔悴,风鬟雾鬓,生怕在夜间出去吓到人。还不如到帘子底下,听着大家谈笑,分享一点你们的快乐吧!
    这首词用语平淡,却偏饶惊心动魄之致,能以淡语写深情,才愈加感人。不过,这类精品,在她的作品中比例是不高的。
    当代学者胡河清先生曾提出一个观点,说天才人物往往体现出“双性化”的特征,少游如是,易安更是如是。易安在深沉心理结构上,主要体现为男性的豪放刚健、富冒险精神——那多半是出诸天性,只是稍稍呈出女性的清丽婉约——那大抵是社会对她的角色塑造。如果没有靖康之难,李清照的“无顾藉”的男性心理特征,也注定她的婚姻、她的整个人生是一场悲剧,因为,这一自由奔放的灵魂,必定会与要求女性柔顺谦卑的社会产生激烈冲突,远远超前于时代,却又单枪匹马、孤立无援的她,最终难免被时代碾压成齑粉。倘使生于今日,易安可以凭借她的才华学识,振铎上庠,传道授业,或一枝健笔,叱咤风云,都可以过上独立的有尊严的生活。她可以尽情地恋爱,与很多优秀的男士恋爱,只是不要愚蠢到步入婚姻——她的天性,是绝对不适合婚姻的。易安身后,解赏者稀,她的诗文沉雄博丽,无愧名家,惜识者寥寥,词作大多浅而无骨,却一直被谬加推崇,这是历代男性评论者误判了她的心理性别所致,对易安本人,无疑是极不公平的。然而,在女性真正与男性获得一样的公道对待之前,在社会不再以规定好的心理特征要求女性之前,对易安的这种误读还会一直延续下去。
    作者小传:
    
    徐晋如
    徐晋如为古典文献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兼任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国学院教务长,香港孔教学院永远名誉院长。著有文言诗文集《忏慧堂集》,学术专著《禅心剑气相思骨—中国诗词的道与法》、《缀石轩论诗杂著》、《唐宋词与人生》等,是当代儒家诗教的首倡者。
    本文摘自作者所著《唐宋词与人生》之《莫以词女视诗人——说李清照》,由作者授权腾讯儒学独家连载,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