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琴音流动 物我两忘


    文/边江红
    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指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体本身的协调统一。这一点体现在中医理论中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五行相生相克。依据这些理论中医达到辨病识病,对症下药的治疗效果。中医疗法中的“釜底抽薪”、“通因通用”、“阴中求阳”、“冬病夏治”、“滋阴潜阳”等治疗手段就是这些观点的具体体现。
    
    古琴音乐能创造“物我两忘”的状态(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人与自然合一可以理解为:人通过劳动,改变衣食住行与自然相适应,比如冬天的加衣和夏天的减衣来适应外界的温度,四季的饮食调理调节气血。
    人与社会的合一可以理解为:社会的法制、道德成为人类行为的底线和上线;不同的的社会分工使社会和谐,人与人之间信任、谅解、宽容、感恩和谐相处。
    一个健康的人可以理解为:人体本身形、神、意达到统一。形指身体健康、神指气血充盈、意指能够清楚的感知到当下的意识所在并愉悦充实的存在。比如建筑工人认真的砌墙、茶艺师的沏茶、绘画、插画、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等,都能短暂的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对时间的感知是快速的、是愉悦的、是忘我的。
    古琴音乐能创造这种“物我两忘”的状态。古琴从结构上仿天法地、弹奏指法上天地人相合(讲究弦与指和、指与音和、音与意和),古琴音色“中正和平”、“清微淡远”。平和清雅的古琴曲通过人耳的接收,作用于人体的神经系统和经络,协助身体的细胞代谢,好像给人体细胞做按摩一样,使气血调畅,阴阳平衡,营造舒适的人体内环境。
    古琴音乐属于五声音节。《礼记》说:“声成文谓之音。音之数五。”五音,是指官、商、角、征、羽五音。《律历志》说:“宫者,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始施生为四声之径。商者,章也,物成事明也。角者,触也,阳气蠢动,万物触地而生也。征者,祉也,万物大盛蕃祉也。羽者,宇也,物藏聚萃宇复之也。”这是从自然界的角度对五音意义的解释,从听觉来说,则是宫音浑厚较浊,长远以闻;商音嘹亮高畅,激越而和;角音和而不戾,润而不枯;徵音焦烈躁怒,如火烈声;羽音圆清急畅,条达畅意。
    五音又与中医五行有密切的联系。《乐纬》说“孔子曰:丘吹律定姓,一言得土曰宫,三言得火曰征,五言得水曰羽,七言得金曰商,九言得木曰角,此并是阳数”则进一步明确了宫为土、征为火、羽为水、商为金、角为木的配比关系。
    宋代大学者沈括在其书《梦溪笔谈·卷五乐律一》曾记载了这么一段内容:“一律含五音,十二律纳六十音也。凡气始于东方而右行,音起于西方而左行;阴阳相错,而生变化。所谓气始于东方者,四时始于木,右行传于火,火传于土,土传于金,金传于水。所谓音始于西方者,五音始于金,左旋传于火,火传于木,木传于水,水传于土。”五行是顺四季之气而生。五音刚逆五行之序而传。阴阳匹配,和谐有序。
    
    能体现五音的阴阳消长和谐变化的典型乐器就是位居琴、棋、书、画之首的古琴(资料图 图源网络)
    能体现五音的阴阳消长和谐变化的典型乐器就是位居琴、棋、书、画之首的古琴。魏晋的诗人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就写到“乐琴书以消忧”,看来用琴来调节情绪忘却烦恼忧虑古已有之。心亡了就忘了,忘却是一种放空的状态,与当下的人、事、物合为一体,也就是“天人合一”,换句话说就是活在当下。
    当代的古琴家成公亮先生打谱的古琴曲《忘忧》(原谱见于明嘉靖二十八年(一五四九年)版《西麓堂琴统》第二十五卷),琴曲长2分零4秒,琴曲轻盈欢快活泼,体现古人潇洒豁达的精神风貌。
    笔者在研读习奏分析该琴曲后,认为该曲徵音为君(徵音,五行属火,对应脏器为心),以羽音为臣(羽音,五行属水,对应脏器为肾),以商音为佐(商音,五行属金,对应脏器为肺)以角音为使(角音,五行属木,对应脏器为肝),以宫音调和(宫音,五行属土,对应脏器为脾),达到心静则火气自降,欲寡则肾水自升,气足则血脉调和,气畅则疏泄通达,脾土充盈,水火气机升降顺畅,周身百脉通调,达到修身养心的作用。
    收听古琴曲,弹奏古琴曲是把“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意识化,主动的去追求最佳的生活状态,这也就是古人在众多的修行中把古琴作为修身养性的乐器,琴书并重的原因,生活离不开书,生活中如有琴音,更是拥有了一种流动的、听觉的书籍与文化。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