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君子礼容之言容:怎样才算“会说话”


    文/张德付(腾讯儒学专栏作者,青年学者,本文摘自作者所著《常礼述要》)
    容礼篇·言容
    1、非礼勿言。《论语·颜渊》
    不合礼的事情,不要说。
    2、君子不失口于人。《礼记·表记》
    我们说话应该根据场合、对象、时机来定说话的内容、方式、语气等。否则,难免失口(失言)于人,即在说话的时候没能观察好场合、时机、对象,用了不合适的方式或语气说了不当的话。
    
    学学说话的技术,拥有“三寸不烂之舌”(资料图 图源网络)
    3、言有四术:言敬以和,朝廷之言也;文言有序,祭祀之言也;屏气折声,军旅之言也;言若不足,丧纪之言也。贾谊《容经》
    贾谊根据不同场合,把言语的方式归纳为四种。在朝廷议政时,言语恭敬和气,不因政见不同而疾言厉色。在祭祀时,言语文雅而有次序,从容而不匆遽。军旅之中,静时如屏息,言语时声音直折雄壮。居丧期间,要少言少语,尽量不与人议论、争辩。
    4、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礼记·曲礼上》
    官、府、库、朝,都是办公场所。在相应的办公场所,就谈论所应处理的事务。
    5、朝言不及犬马。《礼记·曲礼上》
    朝是谋政、议政之处。办公时,不言谈及犬马等游乐之事。
    6、公庭不言妇女。《礼记·曲礼下》
    办公时,不要谈及声色之事。
    7、公事不私议。《礼记·曲礼下》
    不私下议论公事。公事当公议、公办,如果私下议论,则有奸邪谋私之嫌疑。
    8、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论语·宪问》
    说话要把握住时机,要在适当的时机谈论适当的事。
    9、居丧不言乐,祭事不言凶。《礼记·曲礼下》
    居丧期间,不要谈及快乐的事;祭祀时,不要谈及凶事。
    10、与父言,言畜子。与子言,言事父。与兄言,言顺弟。与弟言,言承兄。与君言,言使臣。与臣言,言事君。《大戴礼记·曾子立孝》
    与君言,言使臣。与大人言,言事君。与老者言,言使弟子。与幼者言,言孝弟于父兄与慈祥。与居官者言,言忠信。《仪礼·士相见礼》
    有修养的人,跟不同的人谈话,其主题都扣合对方的身份,所谈都是合乎道理的事情。这样就会使对方受益。与做父亲的人谈话,讨论怎样教育孩子。与做子女的谈话,则讨论怎样孝顺父母。与做兄长的人谈话,则讨论怎样抚顺弟弟。与做弟弟的人谈话,则讨论怎样承事兄长。与国君谈话,则讨论怎样任用臣子。与臣子谈话,则讨论怎样侍奉国君。
    11、侍坐于先生,先生问焉,终则对。《礼记·曲礼上》
    侍奉先生,如果先生问话,一定要等先生问完,再回答。不要打断先生的话,不要插话。
    12、侍于君子,不顾望而对,非礼也。《礼记·曲礼下》
    礼尚谦。若多人同侍长者,长者向众人发问,侍坐者当先看看周围,待他人来回答,不宜率然抢先回答。少顷,若终无人说话,再来回答长者的问题。
    13、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
    愆(qiān),过失。瞽(gǔ),瞎子。侍奉尊长,说话时容易出现三种过失:没有轮到自己说时,就先说了,这是急躁;该自己说话时却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对方脸色,揣摩其心意,便轻率开口说话,这叫睁眼瞎子。
    14、长者不及,毋儳言。《礼记·曲礼上》
    儳(chán),间杂。长者没有谈及的事,不要提及。与尊长谈话时,应该由尊长主导话题。
    15、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礼记·曲礼上》
    唯(wěi)、诺是古代两种应对之辞,唯比诺更恭敬。唯相当于“是”,诺相当于“好”。父亲、先生有所吩咐,应答时应该用“唯”(“是”),不要用“诺”(“好”)。应答后,要马上付诸实施。
    作者小传:
    
    张德付(资料图 图源网络)
    张德付,字子闵,号继周者。安徽人,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生,主要研究儒家经学,致力于中华礼乐的研习与复兴,对三礼(仪礼、周礼、礼记)之学尤有独到之见。
    腾讯儒学特约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