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举案齐眉”隐含的秘密(2)


    我们现在聚会很热闹,大家围坐在一起。但至少在唐代以前,都是分餐,唐以后,从分餐制逐渐转变为会食,因为有了高高的桌椅。这一改变是怎么发生的?
    有研究者认为这是受少数民族的影响。我们历史上很多王朝是北部少数民族建立的。每次他们都会带来一些自己的风俗,高高的椅子,像现在坐的折叠椅,就是少数民族带来的,汉代以后的椅子,有点像我们现在的马扎子,可以折叠,只不过它可能更高更大一些。这是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带来的座具。
    我们有些人很喜欢西餐。在古时候,西餐就叫胡食,就是胡人的饮食。胡人穿的衣服叫胡服,餐具叫胡器。而在古代,贵族很喜欢这些新鲜东西,有文献记载,汉代、唐代的皇帝非常提倡。唐代墓葬的壁画里,很多人穿着胡服。这是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交流带来的变化。
    胡食里最有名的就是胡饼,胡饼就是烧饼,芝麻烧饼,不是本土有的。它是烤出来的,我们的传统面食不是这么烤的。
    胡人的椅子很快就普及开来。我们最早可以在西魏的敦煌壁画上能看到高大的椅子,在唐代已经是司空见惯。厨师是站在高大的桌子前收拾食料,不像汉代,要坐在席子上干活。在一幅唐代墓葬壁画中,桌子上面有各种食料、餐具。板凳上可以坐三个人。当然这时期还是一个过渡时段。有的是像现在那样坐在凳子上,有的像坐在席子上一样,盘着腿坐着,不像我们,把腿放直了坐。其实这种盘腿坐的姿势我们在偏远的地区还能看到。你给他一把椅子,他可能盘腿坐在椅子上。
    然而《韩熙载夜宴图》记录的宴会场景说明,虽然有了高桌大椅,但还可以用分餐制。图中有人欣赏乐舞,他们还是每人一套餐具,一套瓷具,一套桌椅。这在当时也是传统起的作用,不那么轻易改变。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红楼梦》里有很多宴会场景,有大家围在一起吃的,也有一个个分餐而食的,但虽然分餐,却不坐在席子上,是坐在高椅上,用餐的方式还是分餐。有时人们会为了追求古代的风雅,也还会用这种方式。
    宋代以后,分餐完全过渡到共食了。
    《东京梦华录》里提到当时的宴会场所,有一种特殊的职业,这个职业要下请柬、安排座次,宴席上劝酒、劝菜,这个职业叫白席人,他是维持宴会秩序的。我们现在虽然没有白席人,但你要是参加一些传统的宴会,桌子上虽然大多数都是客人,但一定有个主人,这个主要就是东道主。东道主就代替了宋代白席人的作用--引导客人举筷子,伸向同一个盘子。
    我们知道,有礼节的宴饮不是一道菜一上来,自己觉得很想吃拿起筷子就吃。你要等主人说咱们大家开吃,主人把菜一点,大家才可以动筷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宴会里,上来一道菜,就吃一道菜,没吃完的菜你想吃第二口可以随意吃,但新上的菜要听东道主的。这就是共食、合食的规矩。
    这个白席人在宋代还有个很特别的作用,就是主持宴会。现在还是这样,很多你去参加的红白宴会要随礼,随礼不一,有的多有的少。而在宋代,那时候规定:你如果随礼多,你就可以多吃几道菜,你随礼的数额不够,你就没有权利吃那道可能档次高一点的菜。
    比如说这道菜上的是烤全羊,白席人就会说,送五百文人的退席。你就可以走了,人家随礼多的人才能吃这道菜,这就是白席人的作用。
    宋以后出现了八仙桌,可以坐八个到十个人。这更加促进了由分餐到会食的转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