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遗世独立也悠然:唯有菊花与陶渊明精神最契合


    本文摘自程滨先生所著《与陶渊明生活在桃花源》第十一章《菊解制颓龄》,由作者授权腾讯儒学独家连载。
    渊明除了爱菊,还爱松。《论语·子罕》中记载了孔子对松柏象征意义的解释: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这种象征意义在文学作品中使用得太普遍了,大家都能理解。只是由于渊明与菊的那份契合,人们往往忽视了他对松的喜爱。渊明作品中时将松与菊并列来写: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归去来兮辞》)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和郭主簿》其二)
    因此金代赵秉文在《东篱采菊图》一诗中说:“平生忠义心,回作松菊伴。”也是说松菊最能象征渊明耻为宋臣的坚贞操守。而渊明作品中单独写到松的句子有: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辞》)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饮酒》其八)
    
    陶渊明(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另外渊明《拟古》其六中写的“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似亦是松柏之类。渊明爱松,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就提出来了,他还特别强调,渊明爱松,特别是爱“孤松”,他说:“所谓孤松者是已,此意盖以自况也。”也就是说,渊明以孤松来自比。元代吴师道《吴礼部诗话》中评价《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两句说:“系松于径荒景翳之下,其意可知矣。”很明显,渊明此处有比兴之义,孤松自喻忠贞,以荒园晚景比喻末世衰时。而明代潜玉则更强调渊明爱“孤松”的“孤”:
    靖节先生,孤士也。篇中曰孤松,曰孤云,皆自况语。人但知义熙以后,先生耻事二姓,孤隐于醉石五柳间,而不知义熙以前,虽与镇军、督邮,同尘错处,而先生之孤自若。故其诗云:“自我抱兹独,俯仰四十年。”又云:“此士胡独然?实由罕所同。”慨不生炎帝、帝魁之世。而赋《感士不遇》云:“拥孤襟以卒岁,谢良价于朝市。”盖合晋、宋而发慨也;岂其参军事,令彭泽,即云良价哉!颜延年曰:“物尚孤生。”先生真孤生也。(见清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诸本评陶彙集》)
    所谓的义熙前后,就是指刘裕篡晋的前后。
    其实除了菊与松,渊明诗中还写过其他的花木,皆有寄托。如他写幽兰: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饮酒》十七前四句)
    这四句写幽兰写得真是传神。古人以花之芬芳象征君子之品格,幽兰外形不过如一丛草,与萧艾(《离骚》中指恶草,象征小人)没有什么差别。但只有当清风吹过,当世间发生了重要的变故时,我们才能嗅出兰的芬芳,才能见出君子之忠贞。黄文焕《陶诗析义》中称这几句:“‘含’‘待’二字,写得兰花有情有品。”“风来始香远,否则同丛无复分别。”清代蒋薰以四句诗评陶这四句诗:
    幽兰不久开,清风不常吹
    世人少觉悟,徒为失路悲。(蒋薰评《陶渊明诗集》卷三)
    除了兰花,渊明还写过桑树。《拟古》的最后一首,通篇以桑树寄兴: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这诗大意说在长江边上种桑树,本期望三年长成,桑叶可以养蚕,蚕丝可以制衣,但没想到发生了自然灾害,大水将此桑冲断漂走,悔不当初将此桑树种在高地,也免得毁于此水患之中。这时明显带有寄托,所谓“山河改”,乃指朝代的更迭,而此桑则象征士人立身:种在江边,则是出仕于官场;植于高原,则是隐居于山林。朝代更迭之时,出仕者或有杀身之祸;隐居者或能幸免于难。这诗很可能写出了渊明提早归隐的一个原因,并抒发了对一些遇害者的惋惜之情。此诗的立意则是从屈原《离骚》中这几句化出来的: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原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只不过屈原是说自己像种兰蕙一样,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年轻人,等待他们为国家效力,但没想到他们都变质了。
    无论是菊花、孤松,还是幽兰、桑树,我们皆可从中看出渊明的精神。然而无论无何,却只有菊花与渊明的精神最为契合。千载之下,人们都能想见这样一幅画面: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作者简介:
    
    程滨
    程滨,字子浔,号矫庵,网名反客生。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师从叶嘉莹先生习诗词、吟诵。师从尹连城先生学习书法。2008年获北京中华诗词(青年)峰会优秀青年诗人奖。曾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吟诵分会常务理事、天津市河西区中华吟诵社名誉社长。嗜京剧、昆曲,工小生。现为天津市南开中学语文教师。著有《矫庵语业》(澳门学人出版社)、《矫庵集》(巴蜀书社)、《迦陵词稿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腾讯儒学独家稿件,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来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