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假如一千年前有诺贝尔奖,哪些中国人会得奖呢?


    文/吴钩
    假设一下——假如一千年前就有了诺贝尔奖,会有哪些中国人有机会问鼎诺贝尔呢?
    之所以将假设的时间点放在一千年前,是因为一千年前的中国适逢宋代,那是中国文化的顶峰,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便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仰望历史的星空(资料图 图源网络)
    宋代也是中国科学发展的鼎盛期,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李约瑟说道: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那个时代如果有诺贝尔奖,中国人获奖必如探囊取物。
    物理学奖
    
    水运仪象台(资料图 图源网络)
    曾当过大宋社科院院士(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的北宋科学家苏颂,最有资格问鼎11世纪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位在工程学与天文学上有着深刻造诣的大学者,历时数年,终于在1092年成功组装出一个集观测天象、计算时间、报告时刻诸功能于一体的自动化天文机械——水运仪象台,率先使用了擒纵装置,由水力驱动,一昼夜浑象自转一圈;
    每到一定时刻,就有木人自行出来敲钟击鼓、报告时刻、指示时辰,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
    苏颂又将水运仪象台的总体与各部件绘图加以说明,著成《新仪象法要》一书,因此,今人根据苏颂的记载还可以复制出水运仪象台。
    颁奖词
    人类对于自动化技术的渴望无疑是推动历史的最大动力之一,苏颂作出的贡献使得人们运用精密的仪器完成自动化划分时间刻度成为可能。他还将时间的流动与天体的运行紧密联系在一起,启示了未来人们对宇宙奥秘的探索。
    化学奖
    
    沈括夜观天象(资料图 图源网络)
    比苏颂年轻11岁的沈括,担任过北宋社科院院士、天文学院院长(钦天监)及宋政府的交外官,是一位全才式的科学天才,对天文、历法、地质、光学、医学、数学等领域都有过人的研究。
    他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发现磁针在指南的时候,“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对地磁偏角的记录。他又发现,日月星体为球形,月球并不发光,其光亮来自太阳光的反射。
    他又发现,硫酸钙晶体解理之后的“最小单元”,都具有相同的晶形,为六角形,规整如同龟甲。如果不是对大自然的奥秘有着赤子一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恐怕沈括不会有那么新奇的发现。
    颁奖词
    
    《梦溪笔谈》书影(资料图 图源网络)
    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首次提出了晶体具有解理性的特点,七百年后,法国科学家阿羽依才有相同的发现。一个化学奖不足以说明沈括的全部成就,我们授予沈括此奖,是为了表彰他对于世界万物都保持着好奇心的赤子精神,那是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每一点滴进步的永恒源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