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跪坐与跪拜:中国人的合礼礼容


    文/南客
    (腾讯儒学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跪,在中国古代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因为在椅子出现之前,中国人最常用的坐具就是席,我们今天仍然常用的“席地而坐”,就是说古人是在地上铺上一张席,然后跪坐在上头的。
    这本是中国人最日常的起居方式,后世椅子出现后,中国人才渐渐坐到椅子上。但跪拜之礼却依然保留着,直到今日民间祭拜天神地祇祖宗尊长,还是以跪拜来表达自己的敬意。它本是中国人致敬的最高方式,是合礼的行为。只是因为近百年中国人抛弃传统,学西洋礼仪,才逐渐忘本,乃至视流传几千年的常行之礼为“奴性”之体现,也着实令人啼笑皆非。
    说起“跪”,流传非常久远。古人最常见的坐姿就是跪着坐,这种“跪坐”,比日本人的跪坐更古,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我们的老祖宗就是这样跪坐的。
    
    商朝玉人坐俑(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尊商朝玉人俑展现的就是3000多年前中国人的标准坐姿:上身挺直,两膝着地,两手扶膝,臀部落在脚后跟上,两脚脚尖抵地(这点与日本人脚面着地的坐法不同)。
    
    汉代坐俑(资料图 图源网络)
    
    汉代坐俑(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种坐姿一直流传到汉代,在汉代贾谊所著的《容经》里面,把它称作“经坐”。“经”就是“常”,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行的一种坐姿。
    《容经》里面,还讲到了其他几种坐姿:
    一、在经坐基础上,“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
    也即上身微微前倾约15°角,俯视尊者膝盖,这叫“共坐”。“共”就是“恭”,是在侍坐尊长的时候一种恭敬的坐姿,微微附身看着长者的膝盖,万一尊长膝盖移动,想要有所行动,自己好赶紧起身为尊长服务。
    二、同样,以经坐之姿,而“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
    这是相较“共坐”更为恭谨庄敬的一种坐姿。身体前倾角度更大,大约45°角,在这种情况下,头仰起来视线不超越身前八尺到一丈六的范围,这叫肃坐。
    三、“废首低肘曰卑坐”。
    耷拉着脑袋,两臂不再抱拱,而是手肘低垂,无精打采,这已然是一种失礼的坐姿,叫做“卑坐”。
    严格说来,这种“跪着坐”的方式古人通称为“坐”,与“跪”还不一样。仔细分析,“跪”是经由站立到安坐的一个动态过程,而“坐”则是一种休止的状态。
    网上不少介绍古人跪拜方式的文章,却都常常搞错。甚至还把鸿门宴上,项羽“按剑而跽”的“跽”称为“跽坐”,实则并不严谨。“坐”本是臀部落在脚后跟上,而“跽”则是臀部离开脚后跟,膝盖以上的身体都挺直,是项羽在感到威胁的情况下,作出的一种准备防御并发起攻击的姿势,并不属于正常坐容。
    
    狗蹲(资料图 图源网络)
    更荒谬的是,很多人把“箕踞”也当成古代的一种合礼坐姿,大讲特讲。实则箕踞是非常失礼的行为,汉高祖刘邦流氓出身,他就经常摆出无赖的“箕踞”,对人表示侮辱。《礼记?曲礼》上说:“坐勿箕”,就是告诫人们在坐的时候不要箕踞,以免失礼于人,而我们常用来批评“坐没坐相”的一个词“狐踞狗蹲”——像狐狸和狗这等畜生一样蹲着坐,正是指的这种“箕踞”。小时候常听长辈教训,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坐立之间,仪容虽小,关系却甚大。因为很有可能,你一个小小的不注意,失礼于人,就会让人觉得讨厌,或受到冒犯。
    至于“跪拜”,则是在跪坐的基础上行礼。周礼的跪拜有“稽首”、“顿首”、“空首”等好几种。其中最大最隆重的礼要属“稽首”,“稽首”之礼是臣下拜君上时所行,就是在跪坐的基础上,俯身磕头至地,并停留些许时间。在周代,诸侯国国君只对周天子才行稽首礼,卿、大夫、士则只对自己所服务的天子或国君行稽首礼。后世礼崩乐坏,随着时代变迁,以及蛮夷入侵等因素,周代集大成的华夏礼仪逐渐变易,遂衍生出五拜三叩、三拜九叩等等大礼。但总而言之,跪拜却都是对天神、地祇、君上、父母、师长等致敬的最常见方式而已。
    更令今人匪夷所思的是,古代臣下若对君上行大礼——再拜稽首,即便尊贵如天子、国君,也一定要回礼——答臣下壹拜。因为礼是对等的,最讲究自卑而尊人,你对别人尊敬,别人才会尊敬你;你若处处冒犯别人,别人也只会以无礼来回敬。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历史上,如孔子般的大圣贤,如文天祥等大忠臣也都要行跪拜之礼,可也未见他们的人格因此就奴性矮化。反之,因为心存傲慢,言谈举止之间失礼于人,而导致丧命亡国的却大有人在。以史鉴今,我们今天仍不可不深思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