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端午节,粽子知多少?


    
    文/佚 名

    起源
    《续齐谐记·五花丝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回忽见士人自称三闾大夫。谓回曰:“君当见祭,但常所遗俱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彩丝缠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谨依旨。今世人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及五彩丝,皆汨罗遗风也。
    别名
    
    角粽(资料图 图源网络)
    【角黍、角粽】
    古用黏黍,以箬叶或芦苇叶等裹米蒸煮使熟。状如三角,故称。《太平御览》卷八五一引晋周处《风土记》:“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於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糉,一名角黍。”宋周邦彦《齐天乐·端午》词:“角黍包金,香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穀四·粽》:“糉,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椶櫚叶心之形,故曰糉,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餽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清赵翼《连日竞渡再赋》诗:“竞渡传从楚岁时,为投角黍弔湘纍。”
    宋欧阳修《渔家傲》词:“五色新丝缠角糉,金盘送,生綃画扇盘双凤。”《全元散曲·迎仙客·五月》:“结艾人,赏蕤宾,菖蒲酒香开玉樽。彩丝缠,角粽新,楚些招魂,细写怀沙恨。”
    
    筒粽(资料图 图源网络)
    【筒米、筒粽、筒饭、饭筒】
    《初学记》卷四引晋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鶩角黍,进筒糉,一名角黍。”元费著《岁华记丽谱》:“五月五日,宴大慈寺,设厅,医人鬻艾,道人卖符,朱索綵缕,长命辟灾之物,筒饭角黍,莫不咸在。”宋苏轼《端午游真如迟适远从子由在酒局》诗:“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愍楚。”宋苏轼《和黄鲁直食笋次韵》:“尚可餉三閭,饭筒缠五采。”
    【餈筒】
    宋陆游《初夏》诗:“白白餈筒美,青青米果新。”自注:“蜀人名粽为餈筒,吴中名粔籹为米果。”
    【裹蒸】
    《南齐书·明帝纪》:“太官进御食,有裹蒸。”《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引此文,胡三省注曰:“今之裹蒸,以餹和糯米,入香药、松子、胡桃仁等物,以竹籜裹而蒸之。”唐孙元晏《咏史诗·齐明帝裹蒸》:“惜得裹蒸无用处,不如安霸取江山。”明王志坚《表异录·饮食》:“《南史》‘大官进裹蒸’,今之角黍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