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苏轼发明美食不止东坡肉 孙中山配制“四物汤”(3)


    美食家和他们钟情的美食
    中华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美食家发明、留下过菜谱,下面我们就来细数几位知名的美食家以及他们所钟情的美食。
    ●伊尹:以烹饪之术阐述治国之理
    
    伊尹
    伊尹是商初大臣,他原是商汤王妻子有莘氏陪嫁的奴隶,曾为庖人,善烹饪,以“鹄羹”等美味献于商汤王,并且以烹饪之术阐述治国之理,受到商汤的器重,后为宰相。
    相传,伊尹初见商汤时的谈话,后被整理成《吕氏春秋》中的《本味篇》,强调烹饪选料要熟悉原料来源与性能,调味不能太过,要掌握好火候与水质,还强调“九沸九变”,即加工精细。所有这些,都反映出几千年前的中国烹饪理论水平已足以令人自豪。
    ●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孔子
    孔子是中国最早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饮食原则的美食家。《论语·乡党》中记载,“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孔子对食品的要求很高,变质的食物不吃;超过一定时间不新鲜的不吃;肉类分割不到位的不吃;不放心的酒肉不吃;蘸料与食材不相配也不吃。孔子对菜肴的要求如此苛刻,足以说明他对菜肴的讲究。吃鱼肉片(鱼脍)没有酱;祭神用的肉类没有姜,孔子是不会碰的。此外,孔子还反对暴饮暴食,主张用餐时不讲话,细细品味,享受过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