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蛮子?


    本文摘自程滨先生所著《与陶渊明生活在桃花源》第二章,本系列稿件由程滨先生授权腾讯儒学独家连载。
    史书皆记载陶渊明的曾祖是陶侃(只有阎若璩父子认为渊明不是陶侃后人,钱大昕已经驳斥了这种说法)。陶侃,字士行,原本是鄱阳人。父亲陶丹,做过三国时期吴国的扬武将军。吴亡,全家迁居到了庐江寻阳(今作“浔阳”)。陶侃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家境贫寒,做过县里的小官吏。积累功勋,慢慢地做到了荆州刺史。后来被晋代名臣王敦所忌惮,险些为王敦所杀,转任广州刺史。苏峻叛乱,建康失守,温峤推举陶侃为盟主,击杀苏峻,封长沙郡公,都督八州军事。陶侃在军四十多年,果毅善断。后因病上表请求逊位,病逝于樊溪,终年七十六岁。
    
    陶侃(资料图 图源网络)
    逯钦立在《关于陶渊明》中认为陶侃不是汉族,而是少数民族。他的主要依据是《晋书·陶侃传》中所陶侃“望非世族,俗异诸华”这八个字——关键还是后四个字。另外,《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中记载温峤背地里说陶侃的话:“溪狗我所悉,卿但见之,必无忧也。”据说“溪”是指“溪蛮”,即《后汉书》记载的五溪蛮。五溪在过去湖南辰州府境内,五溪蛮就是指五溪的少数民族。因此有人认为,陶渊明在所有作品中不曾提及“溪蛮”,似乎和他在举世注重出身血统的晋代和南朝,刻意回避出身卑微的自己家族背景有关。
    然而我认为这两条,都不足为陶侃为外族的凭证。“华”是中华的简称,我国古代华夏民族兴起于黄河一代,居四方之中,文化发达,历史悠久,因称其地为中华,亦称中原,中国,后来中华成为了我国的称号。但在南北朝时期,中华尚指中原地区。晋分东西晋,西晋(公元265—316年)定都洛阳,共四帝,为前赵所灭。司马睿即位于建康,保有江南之地,共十一帝,为刘裕所灭,史称东晋(公元317—420年)。洛阳属黄河流域,建康属长江流域。南迁的西晋贵族,自视为“中华人士”。如《晋书·陶侃传》记载:“伏波将军孙秀以亡国支庶,府望不显,中华人士耻为掾属,以侃寒宦,召为舍人。”意思是说,当时孙秀势力衰微,中原人士都不愿意当他的下属,因为陶侃是比较地位的小官,就召他来做舍人。《晋书》中记载的清楚,陶侃本来是鄱阳人,他的父亲是三国时吴国的扬武将军,而吴国定都就在建康。也就是说,陶侃是建康本地人,在南渡来的北方士人看来,自然非“中华人士”了。而“俗异诸华”四个字,也只能说明作为建康人的陶侃生活习惯与北方贵族不一样。至于“溪”字,即便是指“溪蛮”,这里也不过是北方人对南方人的一个蔑称,未必能说明陶侃本身就是“溪蛮”。这便如现在人还有称两广人为“南蛮子”的一样,这只是泛称,并不能说明两广人都是非汉族之人。
    作者简介:
    
    程滨
    程滨,字子浔,号矫庵,网名反客生。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师从叶嘉莹先生习诗词、吟诵。师从尹连城先生学习书法。2008年获北京中华诗词(青年)峰会优秀青年诗人奖。曾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吟诵分会常务理事、天津市河西区中华吟诵社名誉社长。嗜京剧、昆曲,工小生。现为天津市南开中学语文教师。著有《矫庵语业》(澳门学人出版社)、《矫庵集》(巴蜀书社)、《迦陵词稿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腾讯儒学独家稿件,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来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