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叫陶渊明五柳先生不合适 到底怎么称呼才正确?


    本文摘自程滨先生所著《与陶渊明生活在桃花源》第二章,本系列稿件由程滨先生授权腾讯儒学独家连载。
    人们一提起渊明,按照中国古人有名,有字,有号,有谥号的习惯,大约会说:姓陶,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实际这个说法是很含糊的,也有错误。历史上记载陶渊明的姓名是这样的:
    有晋徵士寻阳陶渊明。([南北朝]颜延之《陶徵士诔》)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南北朝]沈约《宋书·隐逸传》)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南北朝]萧统《陶渊明传》)
    陶潜,字渊明。([南北朝]佚名《莲社高贤传》)
    陶潜,字元亮。([隋]令狐德棻《晋书·隐逸传》)
    陶潜,字渊明,或云字深明,名元亮。([唐]李延寿《南史·隐逸传》)
    
    陶渊明像(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以上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最晚的唐代李延寿记载,有人说陶渊明的名字是“字深明,名元亮”,这与前面诸家皆不同。前此诸家都说“元亮”是字,应当不会是名。至于说他字“深明”,“渊”与“深”字形比较接近(尤其是渊的繁体字“淵”,异体字作“渁”)。因此“深明”当是“渊明”之误。那么“潜字渊明”和“渊明字元亮”两种说法,哪一个准确些呢?从名与字的关系上来看,“渊明”和“元亮”当是最初的一对。因为古人名与字是有关联的,至少其中一个字相关。“明”和“亮”是一个意思,所以用其中一个作为名,另一个作为字。三国诸葛亮字孔明,也是这个道理。“孔明”的“孔”是“大”的意思,没有特别实在意义;同样,“元亮”的“元”也是“大”的意思,也没有特别实在意义。另外,我们还要了解古人名与字的用法。古人为什么有名有字呢?名和字比起来,名和某个人的联系要更密切,而字是依附于名的。名而尊贵一些,字则次之。所以对一个人,他的长辈、上级、兄弟、挚友皆可直呼其名,而晚辈、下级、关系较远的朋友,当称其字。至于这个人自己提到自己时也是称“名”(如诸葛亮《出师表》中自称“亮”)。陶渊明在很多文章中提到自己都说“渊明”,尤其是《祭妹文》和《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这两篇文章,妹妹虽然比自己小,但已是逝者,古人对逝者都比较尊敬,和逝者对话时,提到自己应当称名不称字;孟府君是他的外祖父孟嘉,给长辈作传,提到自己也应当称名。再者,给陶作诔(祭文的一种)的颜延之和陶是朋友,尤其是诔中“有晋徵士寻阳陶渊明”这种说法,有时代,有身份,有籍贯,一看就是比较正式的说法,后面当称其姓名,而不是姓字。可见“渊明”是陶的本名,当没有问题了。
    陶潜的“潜”字怎么来的?
    那“潜”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宋代吴仁杰在《陶靖节先生年谱》说:
    意渊明自别于晋、宋之间,而微见其意欤?
    “意”是臆测的意思,也就是吴仁杰自己的猜测。他猜测陶渊明本是东晋功臣陶侃之后,晋亡宋兴,他耻为宋臣,连名字也愤而改之,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大概是“潜”,有潜伏、隐藏的意思,加上渊明入宋后不再应召做官,所以吴仁杰觉得“潜”是他入宋后改的名字。(但“元亮”这个字,是一直没有变的)宋代黄庭坚写了这样几句诗:
    潜鱼愿深渺,渊明无由逃。
    彭泽当此时,沉冥一世豪。(《宿旧彭泽怀陶令》)
    黄庭坚用了文字游戏,来解释“潜”与“渊明”的关系。鱼愿潜入深渊,以免网钩之祸,但渊水明澈,无处潜踪匿迹,因此,“潜”与“渊明”就构成了一组矛盾。这个说法在古代为很多人岁认同。但也有人认为,古代有个原则:“君子已孤不更名。”这就是说,儿子的名字都是由祖辈、父辈赐予的,儿子要改名是须经过父亲同意的,父亲去世了,儿子就不能改名了,以示对父亲的尊重。而渊明父亲早逝,到晋宋之交,渊明已经很大岁数了,所以说这时他再改名不合常理。
    关于“潜”这个名字,梁启超先生是这样说的:
    考先生五子俨、俟、份、佚、佟,而《责子》诗则举其小名曰舒、宣、雍、端、通。是先生诸子,皆有两名也。先生盖亦尔尔,渊明其名,而潜其小名欤?(《陶渊明年谱》)
    梁先生的意思是,陶渊明的五个儿子,每人都有两个名字,一个大名,一个小名,这在陶的诗文中是有记载的。那么陶渊明这样给儿子起名字,很可能他的父亲当初也这样给他起名字。所以他认为“潜”是陶渊明的小名。这个说法比较有意思,也合情理。
    叫陶渊明“五柳先生”对吗?
    渊明没有像后世文人那样给自己起号,但他的《五柳先生传》中说:
    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又加上《宋书》中称《五柳先生传》“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因此后人便以“五柳先生”为渊明之号。实际《五柳先生传》中说的“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和渊明有名有字还是不太一样的,可见此传虽然是实录渊明的生活,但还是有文学创作的成分在里面。所以说“五柳先生”为陶渊明的号还是不太合适。
    何为“谥号”?古时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叫谥号。这是从周朝初期开始使用的,秦始皇废除不用,汉初又恢复。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贵族大臣死后定谥号,唐宋时期是由考功上行状,太常博士作谥议,如果名实不符(指谥号的涵义和此人生前事迹不符合),给事中可以驳奏再议。到了明清时期,由礼部定谥号。而士大夫死后,由亲族门生故吏立谥号的,称为“私谥”。陶渊明谥“靖节徵士”,就是好友颜延之等人给他立的“私谥”:
    若其宽乐令终之美,好廉克己之操,有合谥典,无愆前志。故询诸友好,宜谥曰靖节徵士。(《陶徵士诔》)
    在谥法中,“宽乐令终曰靖”,“好廉自克曰节”。宽乐令终,大意指心胸开阔,乐观,得以善终;好廉自克,大意是指廉洁廉正,能克制自己的私欲。而“徵士”(现简化作“征士”)是指不受朝廷聘征的士人。“靖节徵士”四个字,还是很能概括渊明的一生的。
    因此我们重新来说渊明的名字:姓陶,名渊明,字元亮,小字潜,谥号靖节徵士。
    作者简介:
    
    程滨
    程滨,字子浔,号矫庵,网名反客生。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师从叶嘉莹先生习诗词、吟诵。师从尹连城先生学习书法。2008年获北京中华诗词(青年)峰会优秀青年诗人奖。曾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吟诵分会常务理事、天津市河西区中华吟诵社名誉社长。嗜京剧、昆曲,工小生。现为天津市南开中学语文教师。著有《矫庵语业》(澳门学人出版社)、《矫庵集》(巴蜀书社)、《迦陵词稿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腾讯儒学独家稿件,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来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