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清宫宫廷礼乐之器鉴藏(3)


    土类乐器:
    埙的历史悠久,目前发现最为古老的埙距今已有7000余年,清代红油金漆龙埙作为一种合奏性吹孔乐器,用于各种坛庙祭祀与殿陛朝会时的中和韶乐之中。埙之音色低沉柔美,吹奏时以手捧埙底,成对使用能增强其声音的厚度。此埙整体光亮如新,手感沉稳,纹饰生动,色彩艳丽,充分显示出清宫皇家御用乐器富丽堂皇的特点。
    匏类乐器:
    
    清代乐器——笙(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古人用干老的匏瓜制成乐器。包括笙和竽等簧片乐器。笙是和声乐器,竽形状很像笙,比笙大一点,管也比笙多。滥芋充数的成语故事说明早在数千年前就己经普遍流行。笙的起源相当久远,甲骨文中的“和”字,即是吹笙的象形字。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实物是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六件匏制笙。清代中和韶乐所用之笙,制作笙斗的材料不再是匏,而用木代替,匏腰安短嘴,短嘴末端安长嘴,形如凤头。匏身及吹管全刷黑漆,绘金云龙纹,吹管外垂五彩流苏。
    丝弦乐器:
    古琴,古代称琴或瑶琴,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说神农“削桐为琴,丝绳为弦,以通神明之道,合天地之和”。史载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先人已创制出了古琴。最初的琴只有五弦,至周代时成为七弦。现今已知年代最早的古琴是1978年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初期的十弦琴。古琴被称为“八音之首”,包含着深厚的音乐文化内涵,也是传统乐器中最能体现“中和”之美的特色乐器。
    瑟,又称“洒”。《诗经》中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妻子好合,如鼓琴瑟”的描述,可见琴瑟二器密不可分。古代用于宴飨礼仪和祭祀活动中的歌唱伴奏,隋唐以后民间失传,成为宫廷音乐专用乐器。
    清代中和韶乐所用之瑟,面圆底平,中高,首尾俱下,体用桐木,黑漆,瑟面绘云龙纹,首尾为锦纹,侧面为流云纹,后端用绘龙黄缎承弦,梁用紫檀,弦孔用螺蚌为饰,用两个刷金座承担。
    清代宫廷礼乐之器,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其所代表的是五千年的中华礼乐文化。在世界主要流域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这和礼乐文化的传承不息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无论是兴盛,还是衰微,礼乐文化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中每个中国人。礼乐蕴涵着先人的宇宙观和生命观,是典型的非物质文化形态。
    古代礼乐文化,“礼”是内容,是核心。“乐”是形式,是特征。“礼”和“乐”结合形成“礼乐”,其意义已经超出了两字的简单相加,而形成了中华独特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文明发展累累硕果。中华文化复兴、建设美丽家园、保证国泰民安、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中华礼乐的传承和创新。“韩国宗庙祭祖礼乐”早在2001年已经被批准为第一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效仿中国雅乐的“越南雅乐”也于2003年获批进入第二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完全可以说明北京宫廷坛庙礼乐更加有资格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