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大礼与天地同序 探索礼乐文明新体系研讨会撷要


    大礼与天地同序——探索礼乐文明新体系学术研讨会撷要
    “礼乐制度与礼乐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探索建立礼乐文明新体系是当代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对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近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主办了“探索礼乐文明新体系学术研讨会”,会议汇集了3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领域的著名学者和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能宪开篇即指出此次会议的学术意义和文化价值。
    
    大礼与天地同序(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中华礼乐体系的现代遭遇
    台湾著名音乐家洪连生有句话:“大礼与天地同序,大乐与天地同解。”中国被称为礼乐之国,礼乐制度在几千年的传统社会中一直承担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功能。近代以来,在西方现代化思潮的影响之下,中国的礼乐文化在相当程度上被当做糟粕的代表,被批判和破坏。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项阳研究员分析了20世纪中华礼乐文明所遭到的文化境遇: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全面批判,进而战乱不断,加之日本侵略,国家意义上许多传统难以延续,这当然包括礼乐制度;20世纪下半叶初期,学界将传统礼制仪式及其用乐归结为封建、腐朽文化的代表,以偏概全地将传统礼乐文化从主流社会中抹除;学界对传统礼乐“文化下移”过程认知不足,将礼乐制度更多定位于宫廷,以为宫廷不再,礼乐实施的主体消解,传统礼乐便没有了存在的条件和空间。
    清华大学教授彭林以日本在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曲折历程说明了回归礼乐文化的必要性。日本传统礼仪文化是跟随中国的,后来开始脱亚入欧。当时一些人在礼仪问题上是全盘西化,还是保留特色,斗得很厉害。日本文部省支持了礼仪本土化的一派。这就使得日本文化在实现现代化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本土的基本元素,增强了日本的文化自信。
    重建礼乐系统的当下意义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宋谨重点从道德自律的角度对重建礼乐文明的当下意义进行解读。“重建礼乐文明很大的意义就是能够重建道德自律。”因为儒家认为礼和乐是一体的,礼主外,规范人的行为,是他律型,乐主内,能够规范人的内心,是自律型。我们应该在强调法治、他律的时候,不放弃乐在道德自律的方面发挥的功能,“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礼乐文明的意义在于道德他律和自律同时并进。
    天津音乐学院院长徐昌俊,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的角度,反思了作曲家的责任和使命。他认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均衡发展对一个社会至关重要,两种文明反差越大、矛盾越大,也越危险。精神文明严重滞后一定程度上会消耗掉或拖垮物质文明,因此,对自然一定要有敬畏。礼乐体系的建设就是加强精神建设的重要努力。作曲家应该从文化深层提升自觉性,积极参与到礼乐体系建设中来。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的王宁宁研究员追述了礼乐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流变。她认为,世界观奠定了人类不同的行为方式、道德标准与文明去向,中华礼乐文明是古代社会国家制度内容,也已然成为士大夫的政治态度、人生诉求和行为规范,在更广大的社会层面,也深扎根于人民的生活之中。在唯物论、无神论世界观主宰下,在全球性市场经济浪潮下,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以及国家制度内容和社会道德观念包括行为方式已发生巨大变化,“价值评判标准更加倾向于现世的功利与享乐,追名逐利使得人心浮躁,道德人格日趋脆弱,在这样的现实中,探索中华礼乐文明新体系及其重建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艺术学院院长田耀农指出,现在我们要建立属于中国的新音乐体系,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把中国人民、中国音乐和中国历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历史观,增强中国文化的底气。通过音乐和缓的速度、节奏、旋律引起人们的敬畏、平静、安详的心理共鸣,教会人们真诚、仁爱的宽厚心态,促进家庭、邻里、社会的和谐。
    如何重建?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针对重建礼乐新体系的思想方法和现实可能性问题进行了阐述。他对礼俗关系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中国的礼和俗是互动相通的,国家盛典只有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人生礼仪融通,治理才能才达到和谐。他还提醒在礼乐建设中,应该注重从真正文化自觉的角度,从系统性的思维出发,从细节做起,一点一点地来建构新时期的礼乐体系。
    项阳研究员认为,礼乐应在不同仪式中体现庄严、崇高、自豪、敬畏、缅怀、欢快、热情、威武、激越等多种情感。应把握礼乐体系、礼乐文明的深层内涵,把握礼制仪式类型与乐制类型的对应关系。探索新体系应整体设计并使之制度化。新时期礼乐体系反映国家与社会仪式性诉求,是彰显民族文化特色与内涵的系统工程。国家应设置专门礼仪及其用乐机构对这一切进行相应设计、管理、培训和实施,以彰显国家礼仪及其用乐的全面性、系统化、典型性和风格多样性意义,使中华礼乐文明得以发展延续。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王子初以精确的先秦音乐考古学资料为基础,说明了西周礼仪制度的起源和在后来发展中的具体变化。他认为建立礼乐新体系要继承、发扬的是一种传统精神,我们继承的是礼乐之“道”,在“器”的问题上不要过于苛求,不要过于怠慢,在新的时代有些可以做适当变通。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秦序对王子初的观点进行了呼应。他认为,礼乐文化是不断发展的,“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礼和乐每个朝代是变化的,西周建立的礼在春秋战国即遭遇严重挑战,有重大改变。但是作为维护统治秩序的礼乐制度,没有彻底改变,“礼的大厦没有崩塌”。他认为,要正确看待传统礼乐的有益部分、健康部分,认真分析归纳其中的优良传统,在今天加以继承、接受、改造甚至发扬,建造新的礼仪之邦。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教授谢嘉幸介绍了中国音乐学院自2009年以来系列礼乐重建理论探索与实践,这包括雅乐中心和雅乐团的活动以及2013年以礼乐重建和传统乐教为主题的北京传统音乐节。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