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自古更有痴儿女:李莫愁为何让人恨不起来?


    文/严诗喆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看过95版《神雕侠侣》,观众除了难忘李若彤所饰的小龙女之超凡脱俗,相信还会对这首词以及雪梨版李莫愁边吟诵边出场的形象印象深刻。因爱成恨的怨毒,配合这首对所爱念念不忘的痴情之作,让人对作恶多端、灭绝人性的李莫愁就是恨不起来,只从内心为她深感悲凉。
    
    雪梨版李莫愁(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首在金庸笔下传遍千家万户、深入人心的词作,出自金元之际的大诗人元好问,题为《摸鱼儿·雁丘辞》。据说,这是元好问在赴科举赶考途中,有感于大雁情谊而作的作品。当日,他眼见一猎人打落一只大雁,而另一只则在空中盘旋哀鸣,在确认伴侣已死后,便以头撞地身亡。世间万物皆有灵性,大雁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作者有感大雁的殉情,犹如世间的痴情男女,于是,他将大雁买下并安葬,为其墓葬取名为“雁丘”,供重情之人凭吊。
    提及“痴情”,在《神雕侠侣》这部经典中,有许多线索、引子、明喻、暗喻。当中,让我印象颇深刻的是绝情谷中的桥段。绝情谷犹如世外桃源,虽以“绝情”闻名,但却遍种情花。情花很美,以热烈的红色为主调,就如热爱与痴情。只是,情花有刺,且带毒,就如爱情虽美,但总避免不了被刺伤流血的危险。被刺伤后,需要一种名为“绝情丹”的特制解药才可解毒,就如被爱所伤,往往需要解开心结的灵药、解开心锁的钥匙。情花会结果,但果实大都酸涩难耐,只有少数大概一成的果实是甜美的。这可以略探作者的爱情观:爱,重在过程;恋爱虽易,修正果不易;“且行且珍惜”,当然也无用执着。
    日本女作家新井一二三在小品文中,谈到“男子向心上人求婚送钻戒”这一现象。在她刚订婚时,她与未婚夫还保持头脑的清醒,决定花几百美金买Tiffany的白金戒指便可以了。结果,婆婆强烈要求儿子:“一定要买钻石。”原来,钻戒只有女子在成为“未婚妻”之时,被“未婚夫”所送,才有意义。因为冷静、理性的人,与选择花一万美金换一块漂亮一点的石头相比,大多宁愿买十个价值一千美金的戒指。只有被热爱烧昏了头脑的傻瓜,才偏要买跟红玫瑰一样象征爱情的钻戒。因此,钻戒之所以珍贵,不在于它的价钱,也不在于它本身的光彩夺目,而在于送戒之人的热爱与痴情。
    大雁心行合一,情动于衷,便生死相随,如此干脆利落,打动了元好问,打动了金庸,更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粉丝。金庸的《神雕》确是感人至深,但终归是虚构的小说,传奇色彩浓重,寄托了以作者为代表的世人,对“痴情”的期望和等待。假如光看小说,确是难寻“痴情”的实感,让人只看见它童话的一面,更愿待在虚幻与想象中。至于新井的小品文,终究给读者一个“痴情”的现实例证,让人对痴情之人与痴情之行还心存希冀和期待,在现代社会、现实世界还有痴情,多么美好!
    不论是动物世界、古词,还是虚构境界、传奇,又或是现世人间、小品文……“痴情”,作为一个跨越族群、时间、空间的永恒主题,多么令人眷恋,朝思暮想并一追再追。我为“痴情”本身感动,更被对“痴情”无休止的期待、争取、追求与捍卫所打动,不论仅限精神,还是诉诸行动。虽然,对于如行旅的人生而言,情感不过是旅程的一部分,但“痴情”让人领略到,情感的极致该会为旅程添上多么画龙点睛的壮丽与风采。
    本文为腾讯儒学特约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