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奢侈版的《流鱼出听》


    文/范煜梅
    早在战国时期,荀子在《劝学》中说:“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荀子的《劝学》在其身后两千多年一直是中国学生的必学之篇,《劝学》基本要求背诵,这一句话成为千古名言。
    
    流鱼出听(资料图 图源网络)
    像鼓鼓瑟、弹弹琴就出现“流鱼出听,六马仰秣”这样的的美好场景,直接可以看着音乐的感染力,也是对音乐人的音乐表现水平的超级赞美。
    不知道这份赞美是不是随着两千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阅读、背诵《劝学》而顺带其后而留下,后世的琴人对这份赞美隐隐地有着一份追寻。
    明朝中后期的道士高濂在《遵生八笺·琴窗杂记》写到:余在都中见一琴台,以锡为池,于台中寘水蓄鱼,上以水晶板为面,其鱼戏水藻。俨若出听,诚为世所稀有,其价亦高。余一见后不知何去,令人念之耿耿。天下奇货,信不易得。
    奢侈啊!锡做鱼池,银光闪闪;蓄水其中,养上鱼和草藻;仅此一景已令人叹为观止。再在锡池上加一透明的水晶板,搁琴于水晶板,奏琴一曲,流鱼出听。
    弹琴人是这么的陶醉:我在上面弹琴,锡池里有鱼儿浮过来听琴,这不就是荀子的《劝学》美景吗?
    道士高濂喜欢这种人工美景,一见之后,失去再次围观的机会,耿耿于怀,撰文留念。
    明朝琴人自己人工制造的这种“沉鱼出听”的场面,像不像假山与盆景?
    这种人工美景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明末文震亨(著名书画家文徵明的曾孙)著《长物志·琴台》,对这种人工美景做出批驳:
    琴台以河南郑州所造古郭公砖,上有方胜及象眼花者,以作琴台,取其中空发响。然此实宜置盆景及古石;当更置一小几,长过琴一尺,高二尺八寸,阔容三琴者,为雅。坐用胡床,两手更便运动;须比他坐稍高,则手不费力。更有紫檀为边,以锡为池,水晶为面者,于台中置水蓄鱼藻,实俗制也。
    哎,看看,文震亨说这种人工制造的“沉鱼出听”是俗事。
    各有所好吧,你们随便说。
    现在的琴友喜不喜欢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