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一个人的古驿道 贤相张九龄变身包工头非为敛财(2)


    
    张九龄像(资料图 图源网络)
    官场上的异数,历史中消失的一页
    因为这条古驿道,我在来赣州前即开始埋头研究史书,搜寻这位一代名相在中国历史中的踪迹。然而,在《旧唐书》《新唐书》两部史籍中,在关于张九龄的记载里,均找不到开凿梅岭驿道的记载。
    这并不奇怪。比起条条缕缕地铺陈一项项具体政绩,古人更看重一个人的人格操守。越是高官显贵,就越是如此。所以,《旧唐书》《新唐书》中,关于张九龄的记载,基本上就是一部通过他和唐玄宗之间的君臣关系变迁所折射出的心灵史。
    从史籍来看,张九龄一生就朝政提出的谏议不计其数,尤其是在任宰相后,他屡屡直谏,不惜冒犯龙颜。
    最终让张九龄完全失去玄宗欢心的,是在是否重用牛仙客的问题上,君臣二人曾就此数度交锋。当时,因为李林甫的一再举荐,唐玄宗先后多次要提拔牛仙客为尚书乃至宰相,并且赐予封号,均被张九龄谏议不可。
    张九龄三番五次地对唐玄宗的人事安排说“不”,激怒了自负的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四年迁张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也就是夺了他的权。
    那么,张九龄真的乏知人之明吗?
    历史早已对这个问题给出了答案。除了上面提及的牛仙客,另一个早早被张九龄看穿心肝脾肺肾的,就是把唐王朝推进深渊的安禄山。
    开元二十四年,安禄山被授平卢将军之职,在讨伐契丹时失利,张守珪奏请朝廷按律将安斩首。在此之前,安禄山在入朝奏事时曾和张九龄会面,张九龄后来对侍中裴光庭说:“乱幽州者,必此胡也。”这次,安禄山作战失利,罪无可恕,张九龄批示:“穰苴出军,必斩庄贾;孙武行令,亦斩宫嫔。守珪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
    然而,唐玄宗坚持要赦免安禄山,对张九龄说:“卿无以王衍知石勒而害忠良。”
    忠良,这就是唐玄宗对安禄山的看法。历史最终和唐玄宗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十五年后,安禄山起兵反叛,攻破长安,唐玄宗出逃到了四川。此时,唐玄宗想起了张九龄。
    但此时,张九龄已作古十六年,落跑皇帝唯有遣使至曲江祭九龄,祭文中有“谠言定其社稷,先觉合于蓍策”字句,可见唐玄宗对当年张九龄种种不中听的谏议,终于有了清醒的认识。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的的确确是几千年来中国官场的一个异数。
    走下梅关城楼,望着古驿道旁参差排列的梅树,尽管未逢花期,仍能想见梅花盛开时的绝佳景致。此地不乏历朝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梅花的诗作,其中当然也能找到张九龄的作品。张九龄一生,诗歌成就颇高,时称“后出词人之冠”。他留于后世的诗作中,我最爱“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我总觉得此句中那种低调从容的自信,比之传诵千古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宜于独行、独思时静静咀嚼品读。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千多年后的一个黄昏,我默念着这样的诗句,终于走下了这段质朴沉静的古驿道,这段属于张九龄的古驿道。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