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乾隆年均创作六七百首诗歌 上一次厕所写四首诗


    日前,故宫博物院传来了一则大家都很感兴趣的消息,是关于乾隆爷的。
    院长单霁翔透露,清理文物时,工作人员在库房里发现了两个箱子,上面写着“乾隆诗稿”,有乾隆皇帝的2.8万首诗的诗稿。而过去库房里有1.7万多首乾隆的诗,加上这次共4万多首,和此前学术界的定论:四万三千六百三十首,基本吻合。
    这2万多首究竟写了什么风月和风景,得等专家整理后,才可知。但乾隆爱写诗,人尽皆知,题个诗,盖个戳,刷屏速度很快。
    对于这位用生命在写诗的皇帝,文艺圈的评论并不高,“历史价值超越艺术价值”——这是很普遍的一种说法。
    但是,我们真的有好好读过乾隆的诗吗,今天,就跟着专家来品一品吧。
    
    乾隆皇帝(资料图 图源网络)
    神一样的速度
    上一个厕所,写了四首诗
    四万三千六百三十首诗歌,什么概念?
    乾隆活了89岁,实际执政63年,无论寿命和执政时间,都是最久的。这位文艺青年,十多岁就开始用诗歌记录生活。这样算起来,一年可以写六七百首,一天能写2首,写一首诗,也就一支烟的时间。
    唐代300年,《全唐诗》共有两千多位作者,加起来也就四万多首诗,乾隆一个人轻松超越。
    而且,他还懂得及时出版。
    乾隆曾编《御制诗》五集,每集所收时限刚好都是十二年。这还不够,他25岁即位之前,就早早出版了《乐善堂全集》诗,而他当太上皇的时候,也没闲着,又出版了《御制诗余集》。
    对于他来说,写诗不是附庸风雅,而是真爱。他多次自言:“机务之暇,无他可娱,往往作诗赋文,赋不过数十篇,诗则托兴寄情,朝吟夕讽。”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朱则杰,写过《清诗史》、《清诗考证》等著作,在他看来,乾隆特别敏捷。
    他举了个例子,清代文学家赵翼,就是写“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那位,曾见识过乾隆爷风一般的速度——他上一次厕所,四首诗就出来了。这可不是野史,就记在当时的笔记里。
    特点相当突出
    读起来不顺,用散文句子
    多、快,乾隆都做到了,那好呢?
    说到这里,有点尴尬。他的诗歌口碑,在许多人看来并不高,有学者认为,从诗的技术上来说,没问题,规规矩矩,但意境并不高。还有一种说法,为他代笔的人很多,比如他的文学侍从,著名诗人沈德潜。
    有个跟西湖有关的“一片一片又一片”的故事。那年冬天,雪下得很大,乾隆和沈德潜等一大帮人,去西湖赏雪。乾隆开口就来:“一片一片又一片,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最后一句,卡住了,就在冷场之时,沈德潜赶紧接上:“皇上的诗写得太好了,请让臣狗尾续貂——飞入梅花都不见。”于是,这首诗的版权就归皇上了。
    这段典故被嫁接到《还珠格格》中,变成紫薇的功劳。
    不晓得是谁在黑乾隆爷。朱则杰说,这件事只是传说,在沈德潜或者乾隆的集子里都找不到。至于代笔一说,“有这种可能性,但没有确证,况且这种现象不只发生在乾隆一个人身上。”
    而对于大家觉得乾隆的诗水平不高,朱则杰反问:“难道大家把乾隆的诗都读过了吗?”
    “他的特点,是以文为诗。”
    怎么解释?就是以散文的方法写诗。韩愈、黄庭坚都是走这个路子的,只是,大家“为法”不同,例如,有的人偶尔用几句散文,有的人通篇是散文,而乾隆属于比较极端,幅度较大的一类。
    我们来读一读乾隆为“苏堤春晓”碑写的其中一首:
    通守钱塘记大苏,取之无尽适逢吾。
    长堤万古传名姓,肯让夷光擅此湖?
    朱老师说,这首诗后两句,就是以文为诗,“诗歌的结构不同,有的三个字一对,有的两个字一对,你读起来不顺的,就是散文的句子。”
    这就是乾隆诗歌的特点。“写一两首好诗,没什么了不起,最重要是有突出的特点,历史上,没有几个诗人写诗有特点。要看诗人对诗歌史有没有贡献,这是一个原则,恰好乾隆就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