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龙套”到底是怎么跑的?


    京剧角色行当。扮演剧中士兵、夫役等随从人员及群众。由于所穿均是各色的龙套衣而得名。龙套不同于舞台上的“零碎儿”,而是以整体出现,一般以四人为一堂。在舞台上用一堂或两堂龙套,以表示人员众多,起烘托声势的作用。
    
    京剧中的“龙套”
    龙套的排场和队形不同
    根据各剧不同的需要,龙套有各种不同的排场以及队形变化(如二龙出水、站门、挖门等),并有时伴随各种队形变化齐唱各种曲牌(如[一江风]、[朱奴儿][泣颜回]等。当主帅升账或在某种特定场景中时,龙套还须大声喝喊堂威(如喝喊“有!”、“啊!”、“噢……”等)。龙套如以四人为一组,则分为头、二、三、四家(或头、二、三、四旗),以头家为带头人。他们在双方交战时,只摇旗呐喊,手中常拿着门枪旗、红门旗、飞虎旗,或风旗、水旗、火旗、云牌等,因此,又把龙套叫作“打旗的”。
    在舞台上,龙套总是跟着主帅跑上跑下,而且台上各种集体上下场的队形、各种舞台部位的变换,甚至舞台气氛、环境变化,都要靠龙套“跑”出来,故而也叫“跑龙套”,龙套的表演除了“跑”,则以静为主。即使演武将的随从兵丁,也和武行的翻打不一样,他们着重走阵式、摆队形或站门助威。有时,整出戏龙套在官员后面一直站着不动,所以也叫“文堂”。龙套扮演的角色流动性很大,一会儿演士兵,一会儿演太监。有时为了烘托殿堂或公堂上的森严气氛,在两旁站脚助威,伫立不动;有时上天、入海或到了平原、战场又须跑出跑进,穿梭起舞。为了表明这一行的角色很杂,流动性很大,所以又叫“流”行,或“杂”行。
    龙套不可或缺
    龙套在旧戏班里虽是不被人重视的杂行,但在舞台演出中却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几乎每出戏里都有龙套。扮演龙套能多方面锻炼演员的表演能力,所以在科班里,学员入科后,启蒙的舞台锻炼,就是跑龙套。无论学什么角色,必须经历这个阶段,慢慢地再演旗、锣、伞、报,进一步再演配角、主角。最早的京剧戏班没有龙套这行。后来发展到主角制时期,出现了龙套专行,并且有的还独立于戏班组织之外,何时需要,何时应演。目前一般剧团已很少专职龙套,多由其他角色兼演。(作者:佚名)
    附录:龙套上下场的程式
    上场的程式主要有:
    站门、大摆队、小摆队、大八字站门、一字上(一条鞭上、一条边上)、双一字上、斜一字上(扎犄角上)、斜门上、挖门上、倒挖门上(反挖门上)、两边上、圆场上、二龙出水上(两边冲上、碰头)、两边抄上、双进门、骨牌队上(骨牌对上)、倒脱靴上、搭轿上(拾轿上)、夹饽饽上、正一字上、跑过追过走过上、擒住上、救回上。
    走场调度的程式主要有:
    归里、归正、合龙口、太极图、领起圆场、归后正一字、归一条边、归小边斜一字、归大边斜一字、一翻两番、正领里挖门、倒领里挖门、扯四门、扯斜门、鹞儿头会阵、龙摆尾、推磨斜胡同、斜门归一字、领起反圆场、十字花(十字靠)、走蛇褪皮、亮顺风旗。
    下场的程式主要有:
    套门(插门、领起下、领下)、反套门(倒套门、倒插门、倒领下)、一字退下、斜一字下、一条边下、一窝蜂下、两边下、两边翻下、两边抄下、两边冲下、双进门下、斜门下、双斜门下、倒卷帘下、倒脱靴下、翻倒脱靴下、二龙出水下、钻烟筒下、龙摆尾下(卷席筒下)、骨牌队下、夹饽饽下、圆场下、跟下、窝下、搭轿下、摆队相迎下、跑过追过走过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