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嫁与东风不用媒:纳兰词中绝美意境


    纳兰性德一首简单而细腻的《赤枣子》颇为耐人寻味。“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记不分明疑是梦,梦来还隔一重帘。”第一句的叠声字很有韵律之美,朗朗上口。淅淅的雨和纤纤的风,像顽皮的小孩,游戏般地添上细细的春愁,俏皮而美好。乍一读,不大能感觉出愁意,得静下心来慢慢欣赏,并把下句也收入眼帘,方可品味这淡淡的闲愁之美。
    
    丝雨如尘云著水(资料图 图源网络)
    “记不分明疑是梦”,“往事并不如烟”,人生如梦,已记不清那段忧愁的记忆是现实还是梦幻,也辨不明此时的愁意是真有可愁之事还是梦中的愁思,抑或是春风春雨平添的愁绪?只是“梦来还隔一重帘”,这挥之不去的愁绪,就像一块屏障,又像一缕薄纱,萦绕在心间,阻隔着内心与现实的对话,让人直想继续沉醉在梦中,与春愁同在并忘却愁意,而不愿清醒着直面、直感忧愁。
    这其实是生活的常态。有的人心思缜密,凡事定要想个明白透彻,却苦于怎也没个答案,只能带着烦恼入睡;有的人不愿费这个脑力,一有烦恼觉得难想明白,就干脆置之不理,倒头就睡……不管是哪一种人,都有选择睡眠作为逃避烦恼和忧愁的心态,但让人失望的是,第二天醒来,烦恼仍在,愁绪不灭,反分不清到底是现实还是梦境。
    在睡意未散、睡眼迷蒙之际,会有想要继续睡下去,“躲”进梦中而不愿出来的倾向,假如伴随春风春雨,在昏暗的氛围中,在淅沥的雨声里,这种内心的情态会更显浓重。
    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临江仙》,其中有一首的上阕如此说:“丝雨如尘云著水,嫣香碎拾吴宫。百花冷暖避东风。酷怜娇易散,燕子学偎红。”“丝雨如尘”,以尘来比喻细密的春雨确实挺巧,空中的云雾夹杂着水气不化,吴宫中散布着遗香的落红。《红楼梦》有一回,湘云见柳絮纷飞,便著一小令耍玩,激起众人填词的雅致,便以“柳絮”为题,各人拈阄定词牌。黛玉的《唐多令》下片是这样说的:“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柳絮是白色的,因而前两句形象且生动的比喻显得别具匠心。只不知,飘落的柳絮,此生的归宿在何方?东风悄然而至,柳絮随风而逝,相当于“嫁与东风”,但春天并不挽留,也不闻不问,任之由之,忍心看着柳絮在外漂泊,随遇而安。
    
    嫁与东风不用媒(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两首词皆让我想起李贺的名句“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一种在常人眼中不太讨好的“悲”、“愁”,在文人笔下竟成了如此美妙的艺术品,既是“美”的催化剂,也是“美”感本身。
    其实,对这句诗,我还有另一种理解。既然用到“嫁”字,好歹也是找到归宿了吧?嫁夫随夫,即便是最漂泊的东风,也能带你飞往不同的目的地,体验各种不一样的美妙旅程。花儿完成了在枝头上生命的旅程,最终飘落而回归大地,应该为着忠于职守的安分而获得属于自己的奖赏。多谢上天,让它结识了风儿,“不用媒”是心甘情愿追随的意思,一拍即合。就像童话《阿拉丁神灯》中的情节一样,东风就是王子,落红则成为公主,从此以后,王子带着公主四海为家,因为有你,何处皆是归属,你就是归属。
    当莫名的愁绪萦绕心头,当你确定这仅是一种不带含义的闲愁,不妨走进风中,悄悄将它,“嫁与东风不用媒”,或者你自己做媒也可以,放心吧,你的情绪会有美好的归属和奇妙的旅程,你的心灵也一样,随遇而安。试问,何时何处不能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