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什么是“压卷诗”?


    人们一般以为,“压卷”指诗文集中最好的作品,所谓“压卷之作”即是。然而,这是“压卷”的引申义,其本来之义是指诗文集中的第一篇作品。压,只能够在最上方能压得住,在中间、或在未尾就不能压了。
    古人编定诗文集时,有编年、分体等编排方式。他们十分重视第一篇作品,选取意义重大的诗篇文章为冠,以此体现自己的志向、师承等。杜集是编年的,第一篇作品是《望岳》,体现了青年时期杜甫壮游时的豪情与襟怀,脍炙人口,自然不必多说;李白集开篇是《古风五十九首》,而五十九首又以“大雅久不作”为冠,显示出诗人“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的志向,以孔子为榜样,有深厚的儒家用世之心,绝不是课本中简单的“浪漫主义诗人”可以概括。
    
    黄庭坚(资料图 图源网络)
    黄庭坚与苏轼的关系在亦师亦友之间,苏轼是激赏黄诗,二人有深厚之情谊。黄庭坚生前曾手编定过诗集,斟酌诗篇的去取,为《退听堂录》。山谷逝世之后二十四年,其外甥洪炎受命编定其诗文,序云:“《退听》以前盖不复取,独取《古风》冠诗之首,以见鲁直受知于苏公,有所自也。”
    元丰元年,黄庭坚在北京教授,苏轼任徐州太守。二人初通书信,山谷以古风二首寄东坡,东坡亦有复信、和诗,信中称“《古风》二首,托物引类,得古诗人之风”,十分推重。这两首诗名为《古诗二首上苏子瞻》,诗云:
    江梅有佳实,托根桃李场。桃李终不言,朝露借恩光。孤芳忌皎洁,冰雪空自香。古来和宝鼎,此物升庙廊。岁月坐成晚,烟雨青已黄。得升桃李盘,以远初见尝。然终不可口,掷置官道傍。但使本根在,弃捐果何伤。
    青松出涧壑,十里闻风声。上有百尺丝,下有千岁苓。自性得久要,为人制颓龄。小草有远志,相依在平生。医和不并世,深根且固蒂。人言可医国,何用太早计。小大材质殊,气味固相似。
    山谷以梅子、青松喻东坡,伤不见用,颇似张九龄的古风,但没有张深重的忧惧意识。试将诗意分析如下:
    江梅是美味之果,与桃树和李树同种在果场之中,喻君子小人杂处于庙堂之上。江梅为桃李所忌,桃李终不为其说话,只有雨露无私,施恩滋润,以喻东坡见嫉于世,只为皇帝所知。孤芳皎洁美丽,引人嫉忌,冰姿雪质,空负了花香。自古以来,梅子都是调味的佳品,可以放在宝鼎中作羹和味,是庙廊之材。岁月流逝,烟雨之中,梅子由青转黄,已然成熟。与桃李同处盘中,因为是远方所来,得以供人主品尝。然而终不合口味,被丢到了大路之旁,喻东坡弃置于外郡,不得回到京城。只要梅子根本尚在,虽被弃置亦无伤高贵。
    青松迥出深涧幽壑,十里之内,都能听到松风之声,以喻东坡虽沉沦下僚,终不掩其名闻天下。松柏上有百尺兔丝,下有千年的茯苓。茯苓天性得了长生之道,能使人延年益寿。兔丝虽是小草,亦有远大的抱负,平生与松树相依。世间没有医和这样的国手,只能深深植根于松树,以固花叶。人们说道兔丝、茯苓有医国大用,不必介怀出仕早晚之事。全喻山谷愿意与东坡贤者相交,足以自乐,虽不为当世所知,依然自重自尊,不汲汲于功名。兔丝、青松,一小一大,材质虽殊,但其禀赋气息,十分相似,表达山谷对东坡的无限景仰之意。
    
    苏轼(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山谷对东坡可谓佩服之至,终其一生,仰慕之情从未消退。就诗而论,真可谓无一字无来历,语浅而意深,有弦外之音,骨力遒劲。
    陈师道受业于曾巩,与苏轼、黄庭坚亦是师友之间,《后山诗集》是由其门人魏衍编定,编年排列,第一首诗是《妾命薄二首》,他自注说:为曾南丰作。曾南丰,即曾巩,他在主持修国史时,向朝廷推荐尚是布衣之身的陈师道入史馆。朝廷尚未下令,曾巩就丁忧去职还家,陈师道深感老师的知遇之恩,不愿意再投到别人的门下,因此写了《妾命薄》。冒广生先生在补笺时,引用《年谱》加以说明:“后山学于南丰曾巩子固,今以压卷,亦推本其渊源所自。”将深厚的师生之谊解释得更加明白。《妾命薄二首》曰:
    主家十二楼,一身当三千。古来妾命薄,事主不尽年。起舞为主寿,相送南阳阡。忍著主衣裳,为人作春妍。有声当徹天,有泪当徹泉。死者恐无知,妾身长自怜。
    落叶风不起,山空花自红。捐世不待老,惠妾无其终。一死尚可忍,百岁何当穷。天地岂不宽,妾身自不容。死者如有知。杀身以相从。向来歌舞地,夜雨鸣寒蛬。
    曹植曾经写过《妾命薄》乐府,陈师道沿用旧题,以曾为主人,自托侍妾之口,表达出对老师教导、栽培的感激之情,表示永世不忘师恩之义。中国古诗自有比兴的传统,屈原《离骚》中就曾托身美人,怨刺君王无道。如果不明白这层道理,就会像某位大人物一样,口口声声认定屈原是同性恋,贻笑大方了。陈诗情思回环往复,低回不己,似枯而实腴,蕴有无限阴阳永隔之感。试将诗意分析如下:
    主人家有十二凤楼,自己集了三千宠爱于一身,以喻曾学问广大,门生众多,而尤为器重诗人。自古而来,美人薄命,不能侍奉主人尽其天年,痛惜曾巩早逝,也为自己不能再承教训而悲伤。适才还翩翩起舞,祝福主人,谁知转眼间已在送其出殡,乐事未毕而悲哀已至,人事无常,对比强烈。我岂忍着主人的旧衣裳,去侍奉其他人,以喻不愿再改换门廷。我的声音应当达到九天之上,我的泪水应当渗入九泉之下,感情真挚,天地可证,一改前面含蓄,奔流直下。逝者只怕不能知道我的志向,但我还是自珍自重,章卒见志。
    树叶落下,风吹也吹不起来,空山寂寞,山花自红,再也无人欣赏,前句写喻曾巩,后句自喻。主人不尽天年而去世,对我的好处也不得而终,感叹不能再就学于师前。一死报主人之恩尚且是容易之事,但为主守节百年不移,无所变易,何时才能到头,可以看见刚烈之士的风义节操。天地难道不宽广,我虽有美好的内质,但觉得已不能容身于天地之间了,可以诗人对自我要求之高,不愿再另投师门,决绝非常。死者如果泉下有知,自当杀身相从。向来歌舞繁华之地,如今已是夜雨潇潇,寒意侵体,蟋蟀低鸣了,前半繁华、后半冷寂,对比鲜明,也象征作者心如寒灰,终不负大节。
    任渊在作注时,不由说了一句:师死而遂背之,读此诗亦少知愧矣。后山这首诗,善于化用前人之意,“一身当三千”涵盖了“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全部之义,且更简短有力,尺地千理,也是他写诗的一个特色。
    其他如顾亭林诗第一篇是《大行皇帝哀诗》五言排律,借写崇祯皇帝表达故国之思,鸿篇巨制;李商隐诗集第一篇是《韩碑》七言古诗,纵横排奡,向韩愈致意。
    当然,也有许多集子的第一首诗是随意的,没有十分深刻之意。而上述的举例的几首压卷诗,除李、杜、小李之外,其他的也许不算得上集中最优秀作品之一。诗可以兴观群怨,而“群”一字,最见交谊,深得朋友之伦。人生在世,以友辅仁,以诗咏志,此乐何极,即使在下僚之中,又有什么关系呢!以此压卷,正当其谊,后之览者,定有感于斯文。
    本文系腾讯儒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