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为人子女必知:我们该如何避父母祖宗的名讳?


    
    为人子女 我们该如何避父母祖宗的名讳?(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或许,我们曾遇到过下面的情景:与别人谈话时,别人提及我们父亲(或祖父)的名讳,我们心中会感到有些不自在,总觉得哪儿出了点问题,却又不知如何才好。
    听到父祖的名讳,心中会有些许的不安(如果父祖已不在,更唤起我们对他们的回忆,即所谓“闻名心瞿”),这是人之常情。这也是因为名讳之礼被废弃后,我们已不知如何疏通内心、如何表现心意,我们的行为失去了礼范。如果学过礼,就会知道,在那时我们应该站起来(如果是坐着的),要作色(即面部表情要庄敬)。
    那么,我们今天究竟该如何避家讳呢?根据礼典,我们略述之如下。
    “逮事父母,则讳王父母;不逮事父母,则不讳王父母。”王父母就是祖父母。逮事父母,是指幼小时父母就去世了,但记忆中有父母。如果记忆中没有父母,那就是不逮事父母。逮事父母,要以父母心为心,对于祖父母的名,也要避。如不逮事父母,只避父母的讳就好了。
    关于避讳方式。《颜氏家训》说:“凡避讳者,皆须得其同训以代换之。”就是要用意义相同的字来代换,如用“国”来代“邦”。这种方式,起于周,盛行于汉。这是比较好的一种避讳方式。如果不得以向你介绍,则可说“讳某”、或“上某下某”。
    “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就是说只须避其名讳,不须避姓之讳。
    “礼不避嫌名,二名不偏讳”。所谓嫌名是指名音声相近的字,如禹与雨,避禹不避雨。偏是二名,就是名有两个字,只须避一个字即可。
    “诗书不讳,临文不讳”,“教学临文不讳。”简单说,就是在诵读书籍时不必避讳。
    “凡祭不讳,庙中不讳。”因为庙中可能有好几代祖先,在祭祀祖父时,不必讳父。
    “君所无私讳。”这是说臣子在君主前,不避家讳。今天,这条同样适用,在公务场合不必避家讳。
    “入门而问讳。”我们去别人家做客,应该知道主人的家讳,以免失礼。
    本文系腾讯儒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