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历数清宫戏礼俗六大不靠谱:妃嫔不称“小主”(5)


    第五个不靠谱·旗人姓名
    由于清代的世家贵族有相当一部分均为满洲人,在满洲风俗之下,他们有着特殊的姓名使用习惯,而清宫戏对于旗俗本身缺乏体现,所以在旗人姓名习惯上的使用一般都有错误。
    旗人姓名不靠谱的两个细节
    细节一·称名不举姓
    很多老北京人都知道,旗人有个习惯叫“称名不举姓”,或者叫“以名代姓”。如和珅,和珅是他的名字,钮祜禄是他的哈拉(注2),英额是他的穆坤(注3)。清代人称呼之为“和珅”或“和致斋”,有时则尊称为“和相”“和中堂”,而没有人称呼他为“钮大人”或者“钮祜禄·和珅”。这就是清代旗人使用姓名的方式。最新的清宫戏《山河恋·美人无泪》的第二集里,出现了清太祖的牌位,上面直书“天命汉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之灵位”。这里我们不追究入关前是否有汉文牌位,也不追究“天命汗”怎么成了“天命汉”,单说这姓名连用,就是清代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细节二·旗人女子名字
    清代旗人女性的名字,在入关之后的记录就基本很少了。就算是清代宫廷选秀女的时候,秀女绿头签上也都是只写年岁,姓氏,父、祖、祖父三代职官名讳,偶尔还会写上秀女的小名。根据朱家溍依照档案来看,孝定景皇后——即隆裕太后在选秀的时候,其秀女绿头签上的小名是“喜子”(注4)。而清初旗人女性的名字有少数记录,如苏适、德音哲、穆克金、威妮、赛古希、伍喇姐、艾因姐、雅姐、芳姑、福哲、爱妮、玛迈、钮钮克、那兰珠、苏白琳等等,和男子一样,她们的名字都不系姓氏,故而不会有《步步惊心》里面“我叫马尔泰·若曦”之类的习惯出现。
    格格不入
    甩手绢者为典型清宫戏人物,其他则按照清代习惯,可见二者差距之大。
    甩手绢
    模拟清宫戏里的女性穿越到康雍时期的情况。其不仅装束从晚清、民国穿越到了清初期,旗头的装饰,里面的裤子,甩其手绢,都不符合清代的习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