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岁英年早逝的他 在中国学术史留下最华丽篇章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12:11:37 腾讯儒学 凌俊峰 参加讨论
文/凌俊峰 三国是中国人最津津乐道的历史时期,那是个英雄辈出,豪杰们逐鹿中原的时代,武将们厮杀战场博取功名,军师们在营帐中施展智谋,一切都为了一统中原的最终胜利。 三国是中国人最津津乐道的历史时期(资料图 图源网络) 当然,乱世也是哲学思想飞跃的时代。一个不太平的天下,许多人在战争中被无情地夺走生命,有些人妻离子散,有的人依靠战争培养实力而崛起,面对多样化的世界人们会有更多地思考;一个战争不断的中原,政府也没有精力去对人们的思想加以过多的干涉与管制。于是思想就能够自由飞翔。乱世之中,被放大的痛苦让许多知识分子不再相信入世的理想,而向往逃离世界,去过独善其身的隐士生活,道家思想在这个时候又兴盛了起来。而当时最有名的哲学家,竟然是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他的曾外祖父是人人都知道的荆州牧刘表,他的名字叫王弼。 王弼(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汉代末年,尽管经学已经发展到了繁琐、神秘的阶段而失去了进一步前进的力量,却仍然拥有极大的号召力。但是王弼出生的时候,却没有走这样的老路。他在幼年的时候,就倾心于道家学说,十余岁时,他就熟读了《道德经》,天资聪明的他,很快就学到了道家的思维敏捷,他喜欢与好友进行一些学术讨论,讨论的内容不是如何安邦定国、治理国家,也不是民生疾苦,而是玄而又玄的思辨哲理。这种清谈,没有人能胜过王弼,这让他获得了很大的名声,人人都知道魏国有这样一个青年才子,甚至有许多人嫉妒他的才华。 这个青年,还非常胆大。《道德经》已经满足不了他的求知欲,他把眼光瞄向那本横跨天人之际的“圣经”《周易》。在精研易学后,王弼对当时的象数易学表达了不满。他认为,《周易》本来是一部借助天道来阐释人事的著作,而不是一个可以附会神秘灾异的迷信之书。读《易经》,应该从中得到深刻的哲学思想,体验阴阳转化、有无相生的妙用,而不是用来占卜与推衍灾异,甚至用来胡说八道。于是他有了一个新的想法:重新为《周易》作注。初生牛犊不怕虎,说做就做。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就这样开始了一个伟大尝试。因为批评象数易学的荒诞,他换了一个新的解释角度,就是阐发《周易》的义理。他惜墨如金地对《周易》的义理加以点拨,决不多说一句,只追求用最少的语言阐述易经的大智慧。因为他熟读《老子》、《庄子》,他把道家“虚无”的精神也灌注到他的著作中,那些汉代学者迂腐、神秘的学说,被一扫而空。就这样,《周易注》这部足以改写中国学术史的著作问世了。 重新为《周易》作注(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学者们读到这样一个年轻人的著作,惊讶于他的天资,更惊讶于他为易学界吹来的一股清风,这种震撼力,就如同火星撞地球一样,激起学术界的震动。因为这样一部书,人们开始更多地讨论名实、有无、道理等近乎哲学的话题,魏晋时期的学风为之一转,人们用“正始玄风”这四个字概括这种巨大的变化。 然而,他的才华也许让老天爷都嫉妒了。公元249年,他生了一场重病,过了不久,他就去世了。他的生命长度定格在24岁这个灿烂的年纪。但就是这个年轻人,却改写了中国学术史。除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周易注》,他还留下了《老子注》、《老子指略》、《论语释疑》等著作,他的思想横跨儒道,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学术做了奠基。 我想,如果他可以为自己写一个墓志铭,他会这样说: “我无法决定我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让二十四年的人生充满精彩。览古今学术之要,跨越天人际会,我没有统一天下的志向与才情,但我却为三国时代的历史写下最华丽的一章。” 览古今学术之要,跨越天人际会(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就是那个年轻人,他锐利的思想,正在历史的星空中闪闪发光。 本文为腾讯儒学频道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