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聋哑书生怎么教?王阳明将聋哑人培养成一位大师


    文/唐东辉
    《谕泰和杨茂》一文,记载了王阳明和聋哑书生杨茂的一段笔谈故事。王阳明是明代的儒学大师,杨茂则是泰和县的一位聋哑书生。虽然又聋又哑,但杨茂好学上进,当他得知大名鼎鼎的学界泰斗阳明先生巡抚泰和县(当时王阳明为江西巡抚)时,便主动登门求见。阳明见他是个聋哑人,便写字和他进行交流。
    
    王阳明(资料图 图源网络)
    阳明一开始写道:“你嘴巴说不出是非,耳朵听不到是非,但你的心还知道是非吗?”杨茂见字,赶紧写字回答:“知道是非。”
    阳明见了,接着写道:“这样的话,虽然你的嘴巴不如别人,你的耳朵不如别人,但你的心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差别啊!”杨茂点头表示同意,并拱手作揖表示感谢。
    阳明见状,又往下写道:“凡是人,都是一颗心在起作用。这颗心若能存天理,是一颗圣贤的心,即便嘴巴说不出话,耳朵听不到声,也是一个不能说不能听的圣贤。如果这颗心不能存天理,是一颗禽兽的心,那么就算嘴巴能说会道,耳朵灵敏好使,也只是一个花言巧语、耳朵好使的禽兽罢了。”杨茂看了之后,非常激动,用手敲打着自己的胸脯,又用手指着天,表示自己这颗心是一颗存天理的良心。
    
    心若能存天理便是一颗圣贤的心(资料图 图源网络)
    阳明见他孺子可教,便顺势引导他:“你现在对于父母,只要尽你一颗心的孝道;对于兄长,只要尽你一颗心的恭敬;对于乡党邻里、宗族亲戚,只要尽你一颗心的谦和恭顺。见到有人怠慢你,不要生气;见到别人的钱财,也不要去贪图,只是在胸腔子里面行使你那一颗合天理的心,不要去行使你那一颗不合天理的心。如果你做错了,纵然外面的人都说你是对的,也不要听;如果你做得对,纵然外面的人都说你是错的,也不要听。”杨茂看了之后,再次点头表示同意,并行跪拜之礼表示感谢。
    阳明于是又写道:“你嘴里虽然不能说出是非,但却省了多少闲是闲非;你耳朵虽然不能听到是非,但也省了许多闲是闲非。凡是嘴里说是说非,便生出许多是非;耳朵听是听非,便增添许多烦恼。你嘴巴不能说,你耳朵不能听,省了多少闲是非,省了多少闲烦恼,你倒是比别人自在快活得多啊。”杨茂看了之后,激动不已,再次用手敲打胸脯,又指指天,然后扑倒在地上。
    
    嘴里说是说非,便生出许多是非(资料图 图源网络)
    阳明看到他如此激动,最后写了一句:“我现在教你,只要一天到晚去行使你那颗知道是非的天理之心,用不着嘴巴去说;只要一天到晚去听从你那颗知道是非的天理之心,用不着耳朵去听。”杨茂这时已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只好再次磕头表示感谢。(见《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四·外集六》)
    
    知道是非的天理之心,用不着耳朵去听(资料图 图源网络)
    杨茂虽然又聋又哑,嘴巴说不出是非,耳朵也听不到是非,但他却有一颗知是知非的心。正是从这一点出发,阳明才能一步步引导他体悟这一颗知是知非的心,并在生活中尽他那一颗知是知非的天理良心。
    每个人都有一颗知是知非的心,哪怕是盗贼,如果我们当面叫他盗贼,他也会觉得羞耻愤怒,这说明,虽然他做着盗贼的不良行当,但内心深处未尝不知道这是一个不好的名声;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去保养这一颗知是知非的心,盗贼知道行窃偷盗是不对的,说明他有知是知非的心,但他好吃懒做,为了金钱利益,不惜盗取别人辛勤劳动的成果,他就没有保养这一颗知是知非的心,而是在戕害这一颗知是知非的心,如此下去,他只会越来越堕落。
    
    每个人都有一颗知是知非的心(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一颗知是知非的心,就像一棵小树苗一样,需要我们用心去灌溉去养护,如果我们不去养护它,反而去贼害它,今天摘掉它一片叶子,明天折断它一根枝条,后天索性扒出它的根须,那这棵小树苗是必死无疑。同样的,这一颗知是知非的心,也需要我们时时去保养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时时改过迁善,才能让这一颗知是知非的心像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最后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本文为腾讯儒学频道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