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子罕弗受玉——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廉政故事!


    文/凌俊峰
    廉政是每个国人都期待实现的理想,当官员们能够面对诱惑却不心动,不接受贪污贿赂的时候,他们才能永葆为人民服务的底色。一个廉洁的社会一定是比较健康的,才是让人们看得到希望的。古往今来人们都毫不吝啬对清官们的褒奖与贪官污吏的鞭挞,这就寄托了人们希望政治良性运转,官场清风习习的美好愿望。历史也是这样,早在春秋时期的史官就注意记录品行高洁的官员们,从而鼓励士风,希望更多人向他们学习。今天讲的这个故事可能就是中国最早的廉政故事,《左传》中的记录虽然简洁,却丝毫不能掩盖它足以流传千古的价值。
    
    廉政(资料图 图源网络)
    春秋时期,宋国是一个实力中等的国家,它不强大,不能像齐国、晋国一样轻易争夺中原霸权,但也不是谁都能欺负的。宋襄公虽然常常被人们嘲笑不自量力,但是他有称霸的雄心壮志,至少证明国内还是有实力支持他的梦想的。这个国家虽然没有战则必胜的名将和经纶天下的策士,却有爱惜名节的廉洁之士,乐喜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字子罕,在宋平公时期担任司城,专门主管修建城池、监督手工业的事物,是宋国的六卿之一,算是高官了。这个位居高位的官员,掌握着许多权力,自然也有许多人想讨好他。
    
    乐意是爱惜名节之士(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有一天,一个宋国不知名的人前去拜访乐喜。寒暄过后,他拿出了一个礼物,要送给乐喜。礼物是一块没有经过打磨的璞玉。玉是一个很珍贵的宝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很喜欢这样的东西,在外交事务中常常要用到它。除了珍贵,人们还常常把君子和玉的品质联系起来。因为玉温润莹泽、缜密坚韧,就好像君子温润待人、坚忍不拔的品质一样。“君子比德于玉”,把玉送给身份尊贵的人是再适合不过的了。而且这是一个比较高雅的礼物,不像直接送金银一样,有赤裸裸的“行贿”之嫌。所以说,收下这个礼物,对于乐喜来说其实是名正言顺的。
    
    乐喜拒绝收礼物(资料图 图源网络)
    乐喜看了看,说了一句:“这个礼物我不能接受。”就拒绝了送礼的人。送礼者感觉很意外,也许他给许多官员送过礼品,还没有其他人选择拒绝的。是乐喜位高权重,以为自己送的是个石头,从而看不上他的礼物吗?他想了想解释道:“这可不是个随便的礼物啊。我把它拿给了治玉的工匠看过,他们说这是一个珍宝,所以才敢拿出来献给您。”
    乐喜回答道:“我不是不知道您送我的礼物很珍贵。但是您以这块玉石为宝,我却以自己不贪婪别人的财物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礼物,那么我们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既然如此,那又何必这样呢?”
    
    不贪婪别人的财物(资料图 图源网络)
    送礼的人听到这样的解释,为此感到深深的佩服。他稽首跪拜于地,告诉乐喜:“其实事情是这样的。我将要返回自己的家乡了。作为一个寒微之人,出门在外带着这样的宝物是会惹来盗贼的。如果我把这块玉送给您,就能免遭杀身之祸,安全地返回自己家乡了。”
    事情终于搞明白了,送礼者害怕宝物放在身边不够安全,所以想到送给乐喜。这个忙是可以帮的。于是乐喜把这个送礼的人安排到自己的封邑里居住,让他安心的做自己的事业。除此之外,他还请工匠把这块玉石雕琢成了一个真正的美玉。过了几年,送礼的人就通过自己的努力积累了财富,他可以安全地荣归故里了。在临行之前,乐喜把雕琢后的美玉送还给送礼者,这块美玉,最终又物归原主。乐喜从始至终没有将它据为己有,却传出了他廉洁从政的佳话,他不贪财物的品德,是比美玉更珍贵的品质。人们称这个故事为“子罕弗受玉”,最终被记载到国史之中。史官尊称乐喜为子罕,正体现出对这位清官发自内心的尊重与爱戴。
    本文为腾讯儒学频道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