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魏晋名士谢安:这一世 就是为潇洒而来(2)


    这一生,就是为潇洒而来
    谢安一生对做官没有大兴趣,为了逃避朝廷的应召,他干脆隐居到会稽的东山。
    当时,扬州刺史庾冰仰慕谢安的名声,轮番劝说他出来当官,谢安不胜其扰,勉强答应了他。但是仅仅隔了一个多月谢安就辞职回到了会稽。
    但是随着谢万的失败,陈郡谢氏家族辉煌不再。此时,桓温专擅朝政,他邀请谢安担任自己帐下的司马。为了家族的利益,谢安从东山走了出来,从此开始了他名扬天下的仕途道路。
    
    名扬天下的仕途道路(资料图 图源网络)
    当时谢安刚刚出仕不久。桓温一心要篡权夺位,迫使简文帝让位给他。简文帝在谢安和抚军王坦之的力劝下改写遗诏,立司马曜为皇太子。拥兵于姑孰(今安徽当涂)的桓温闻讯,盛怒之下带兵回师,欲问罪谢、王二人。谢安本是桓温的老部下,桓温对他相当器重,没想到自己最信任的人却要阻碍自己的帝王之路。听闻桓军东进,王坦之早已吓得腿软,谢安却不紧不慢。
    桓温入京都宫殿时,文武百官于官道两侧纷纷跪拜,谢安却突然走到大殿的台阶前坐下,拦住桓温的去路。他先若无其事地作起《洛生咏》,该咏是当时在洛阳流行的咏叹歌谣。过了半晌,他才对桓温说:“听说过去厉害的诸侯都把守卫的将士放到边境抵御贼寇,明公(指桓温)您进宫会见朝臣时,怎么还把守卫兵马布置在城墙外呢?”此言明目张胆地批评桓温有夺位的举动,桓温的气势瞬间就弱了下去。桓温干笑一声,撤走侍卫。
    桓温当然不会这么容易被谢安打败,他几次暗示朝廷授他“九锡”之位。“九锡”是最接近皇位的一个爵位,桓温想当皇帝的心意路人皆知。他那时正患重病,很想尝一尝做皇帝的滋味,再晚恐怕就来不及了。朝廷众臣碍于桓温的势力,没办法推脱,只好写了一份册封诏令。谢安看完之后大叫“写得不好”,他拿过诏令,声称自己要修改措辞。他每天改来改去,很多天还未改好,等桓温一死,加九锡之事因此搁置。
    
    《谢安下棋图》(资料图 图源网络)
    桓温死后,谢安坐上了宰相之位,对桓氏家族非但没有打击,反而予以重用。因为他心胸宽广,其非凡的个人魅力吸引了大批人才向他靠拢。熟谙进退之理的谢安一直审慎地对待自己的权力,从不曾出现任何逾矩的举动。淝水之战后,声望达到顶峰的谢氏一门亦在谢安的嘱咐下不敢做出任何越矩的事情。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是谢安留给人们的印象。在战事吃紧的一刻,他仍能于山间别墅与友人下棋饮茶,谈笑自如。谢安举手投足皆是一派闲适悠然,永远是那样不温不火,也许,他的一生就是为潇洒而生。
    谢安简介:
    
    谢安(资料图 图源网络)
    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著名政治家。
    谢安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多次拒绝朝廷辟命。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方东山再起,任桓温征西司马,此后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
    咸安二年(372年)简文帝崩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并在其死后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在淝水之战中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太元十年(385年),因病重返回建康,旋即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
    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王俭称其为“江左风流宰相”,张舜徽赞其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