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礼部尚书的谦让诗(图)


    
    六尺巷
    安徽桐城有一闻名遐迩的旅游景点——六尺巷,这是一条长百米、宽二米的小巷,巷子的一旁是康熙时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旧宅,另一旁乃其邻居吴氏旧宅。张英在京做官时吴氏越界建房,张英堂弟驰书京都报告张英,望他凭借官威压一压吴氏的气焰。张英接到家书后回诗一首:“一纸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礼部以万里长城至今依然存在而主建者秦始皇却早已死去的事实,说明住宅不过是身外之物,没必要为三尺地基与人争强斗恨。家人得诗后主动退让三尺,吴氏见了深受感动,也后退三尺,于是便有了这条“六尺巷”。张、吴两家以礼相让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话。
    宋朝杨朴、杨翥的故事与张英的故事异曲同工。杨朴字契元,是郑州人,少与毕士安同学,太宗时被毕士安荐入朝中,以布衣晋见皇帝,后辞官归。正当他准备回乡时,族人却来信说他的旧宅已被邻人侵占。杨朴并不恼怒,写了下面这首诗:“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试上含元殿基望,秋风衰草正离离。”
    “从伊”即“随他”之意。杨朴告诫自己要想到“未有时”——没有那座旧宅的时候,不也照样过日子吗?“含元殿”是唐代著名的宫殿,诗的最后一句展现了它早已荒芜、杂草丛生的凄凉景象。言下之意为:连含元殿这样华丽的建筑都荒废了,我的那座旧宅又算得了什么呢?如今被别人占了也没啥要紧。杨朴宽容的品格与豁达的胸怀着实值得咱郑州人称道。
    杨翥是宋朝理宗的礼部尚书,他算不上名臣,但品德很好。有一次,族人写信告诉他说祖祠旁边的地被邻人侵占了几尺,他写诗作答:“余地无多莫较量,一条分作两家墙,普天之下皆王土,再过些儿也无妨。”
    诗中借用亚圣孟子地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说明土地原本就不是私人而是皇帝的,邻家再多占一些也不必计较。杨翥的观点虽然不正确,但他宽容、豁达的胸怀却值得世人学习。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