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国学大师们(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1:11:09 津报网-每日新报 李海燕 任悦 参加讨论
美学大师夜宿桥头写下海河战火景 当年,在万国桥上留下艰辛足迹的还有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朱光潜。1937年,这位美学大师曾夜宿万国桥头,后来他将此事整理成文,取名《露宿》,还原了那个战火纷飞年代里万国桥两岸的状态。 朱光潜也曾在万国桥上留下艰辛足迹(资料图 图源网络) 1937年,北平城沦陷,朱光潜当时在国立北京大学任教。在北平失守整整半个月后(8月12日),朱光潜、杨希声、沈从文和黄子默一行四人登上了南下的列车,开始了他们的逃难岁月。谁料原本只需两三个小时的路程,火车竟然走走停停开了18个小时才抵达天津。他们原本希望能进入法租界暂避风头,可下车时已是半夜。因为找不到车,又不熟悉路,所以耽误了时间,没跟上大队人马。当迷迷糊糊走出车站时,迎面是一个个面目穷凶极恶的日本兵。一行四人手里各提着一个沉重的行李箱,走得喘不过气来,听到日本兵一吼,只得放下箱子。经过仔细搜身,大家才闯出重围,但面对眼前的万国桥又一筹莫展。由于大桥被封锁,进入法租界已不可能,唯一的选择就是露宿桥头。 朱光潜在文章《露宿》中写道:“中国界与法租界相隔一条河,万国桥就跨在这条河上。桥这边是阴森恐怖,桥那边便是辉煌安逸……于是我们五六百同难者,除了少数由亲友带通行证接进租界去者以外,就只有在万国桥头的长堤上和人行道上露宿。桥头站着几个法国巡捕。在他们的目光照顾之下,我们似乎得到一种保障。” 栖身桥头的这几位“文化人”也不忘用优美细腻的文笔描摹着硝烟弥漫下的海河两岸。“时间是夜半过了。天上薄云流布,看不见星月。河里平时应该有货船和渔船,这时节都逃难去了,只留着一河死水,对岸几只电灯的倒影,到了下半夜也显得无神采了。白天里在车上闷热了一天,难得这露天里一股清凉气。但是北方的早秋之夜就寒得彻骨……后来有亲友来接的进租界去了,不能进租界的也只好铺下毯子或大衣在人行道上躺起,寒夜的感觉,别离的感觉和流亡的感觉就都来临了……” 然而,深沉的夜也并不平静。因为万国桥是连接海河两岸的要道,逃难的人们要经受日军阴森恐怖的盘问检查,也得忍耐着中国警察的咆哮与呵斥。但经过一夜的煎熬,大家不禁慨叹:“天不绝无路之人”。第二天住在六国饭店的政治学、法学家钱端升得到消息,将朱光潜等四人接入租界,他们才算有了安全保证。 如今,每天有多少人从解放桥上经过,步履不再仓皇,带着从容与欢乐,白日里穿梭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夜幕下品味着桥两岸的灯火辉煌。当年那些大师的历险记,那份走过桥去开拓新天地的无奈与暗暗立下的志向,永远被这座桥默默地镌刻在历史中。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历史上最出名的武状元竟是郭子仪!
- 下一篇:阮瑀:被曹操“烧”出山的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