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彭林:礼乐文化是儒家文化的主干(3)


    用德音雅乐教化人
    音乐是人类共有的文化现象,在中国古人手里,音乐是最好的教化工具。儒家认为,乐由心生。人生快乐一定要有音乐。音乐是心生的流露,与人心的关系最为密切。儒家讲音乐分成声音乐三个层次。最低层次的声指各种自然界发出的音响,无内在的 乐理和审美价值。其次是音,相当于现在人们说的“音乐”。而人比动物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人能发现7声音节,12律,调门旋律等内在的乐理,然后创作出各种风格的乐曲,籍以表达内心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这一点只有人能做到,而禽兽只能感知各种声。故《礼记.乐记》有云:“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
    中国的音乐思想是声、音、乐三者具备。礼乐的目的是让人的心性达到中。孔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现在来说,治国平天下的大道,应以教化为先。教民相亲相爱,莫有比孝道再好的了。教民恭敬和顺,莫有比悌道更好的了,要想转移社会风气,改变民闻习俗,莫有比音乐更好的了。要想安定长官的身心,治理一国的人民,莫有比礼法再好的了。
    音包罗万象,既有积极健康、清新向上的 ,也有颓废消沉和不健康的。其内容取决于作曲者的心境、情趣、格调等诸多因素。而曲子一经表演,就会给听者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负面的影响到一定程度,轻则损害人生,重则会造成亡国之灾。故让听众多听德音雅乐、远离颓废的音乐,是改善地方风俗的一个基础。为此,儒家进一步将音区分,将内容纯正健康,风格庄重典雅能道德教化作用的部分为“乐”。乐是最优秀的部分,既有共性又有差别,故《乐记》曰:“乐者与音相近而不同,”又曰:“德音雅乐”。
    “古人所说的乐,通常包括诗歌与舞蹈在内。诗歌就是诗。《诗经》原本都配有曲子,《诗经》300篇,是孔子从众多诗篇中精选出来的 ,孔子用它作为教材教育弟子。”彭先生说:“《诗经》的核心价值在于把人的心性引到正确的轨道上。中国的天安门广场升国旗,就是礼乐结合的成功典范。”
    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杨振宁曾说,人类21世纪最伟大的事件,将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最重要的是文化的复兴。因为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精神的引领。若仅仅是经济上的强大,文化上却是西方的附庸,那就表明我们民族被西方文化征服。离开西方文化,我们将不会独立思考。因此,仅仅是经济上的强大,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民族复兴,也不可能持久。
    两千多年的古代中国,周秦汉唐,宋元明清,政统不断更迭于上;然中国依然是中国,本位文化从来没有中断,这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究其深层次原因,近代国学大师、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说过,因为 中国有“士”这样一个“流品”。志于道者谓之士,一直以来,他们立志传承中国文化之道,以天下为己任,在民间办书院,讲学论道,培养人才,使中华之传统世世赓续于下。这种勇于担当的“士大夫精神”正是中华文明的脊梁。“在当前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情况下,受西方思潮影响,立定脚跟,固守中国本位文化,不仅是弘扬中华文明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对我们的寄望。”彭先生动情地说。
    彭先生认为,当前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处于国家发展的重要关口,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理应冷静思考中华崛起的文化问题,其核心是如何建立“中国模式”核心价值观。如果中华民族能向人类提供一种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社会发展模式,并且用事实证明,不通过宗教,也可以使社会走向和谐、博爱、正义、以及经济的高度繁荣,那将是古老的中华文明在21世纪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