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治 讲国学铿锵悦耳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1:11:17 上海交大报 陈以鸿 参加讨论
文/陈以鸿 国学大师、教育家唐蔚芝老夫子,在后半生中先后出掌两所学校:一是创建至今已历112年的交通大学,一是解放后经过几次院系调整,现已并入苏州大学的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我有幸成为这两所学校的毕业生,感到无比光荣。1944年,老夫子80寿辰,我曾作为国专学生代表之一到南阳路唐府祝寿,并在讲授“应用文”课程的何芸孙师指导下献上寿联:“是潜龙勿用之身,寿登大耋;继鸣鹿重赓而后,颂献南山。”1954年老夫子以90高龄逝世,我曾随先君文无公至万国殡仪馆吊奠,并带去挽联:“教泽记微言,最难忘致良知、道中庸、为生民立命;悲风托遗响,如闻读出师表、秋声赋、吊古战场文。”今值老夫子142周岁诞辰,谨以小文寄托学生追思之忱。 国学大师、教育家唐蔚芝老夫子像(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交通大学原名南洋公学,在老夫子主持校政长达14年的时期内,曾用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和南洋大学等校名。当时学校充满蓬勃向上的气氛,新创设电机科等,奠定了交大作为工科大学的基础。电机科创设于1908年,《唐文治年谱》中说:“中国学校之有电机,自此始。”这固然与老夫子曾任清朝政府农工商部署理尚书,并有出洋考察的经历有关,但在那时的条件下,从老夫子的学历和专长来说,仍不能不佩服他的远见卓识。因此在交大校史上,乃至在中国教育史上,都是应该大书特书的。 1941年夏,我从省立上海中学高中理科毕业,决心报考交大电机系,因为交大是名牌大学,电机系是最难考的系。结果侥幸被录取。当时交大借用震旦大学的校舍,在法租界吕班路(今重庆南路)上课。每逢星期天,老校长应门生故旧之请,特地到学校来作演讲。演讲时由陆景周师辅助,内容分两部分:一半讲性理,一半讲文章。老夫子那独特风格的读文法,我就是从这时开始接触到的。12月8日“珍珠港事变”发生,租界风云突变,学期匆匆提早结束,每个学生领到一张由黎照寰校长签署的交大肄业证明书。寒假后,校名暂由国立交通大学改为私立南洋大学,在原址继续上课。由于敌伪势力蠢蠢欲动,学校处境困难,学期又提前结束,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由唐文治校长签署的南洋大学肄业证明书。前途如何,令人担心不已。 老夫子创立无锡国专并任校长,我早就知道,不仅因为这学校在江南一带声名颇著,而且抗战前故乡江阴家中的房客、父执谢幼陶师的哲嗣学裘兄是国专学生,他家与他通信时,写在信封上的“无锡学前街国学专修学校谢学裘”中的四个“学”字,曾给予我深刻的印象。幼陶师又是国专特别讲座主讲教授陈石遗先生的学生,与老夫子很熟识,因此常提及国专,提及“唐蔚老”。但是我会进国专读书,则是始料未及的。 1942年暑假后,交大终于被敌伪强行接管,由“私立南洋大学”变成伪“国立交通大学”。同学们都早就料到会有这一着,但各有各的打算。面前有四条路可走:去内地进重庆交大,进伪交大,转学私立大学相同系科,停学。我一没有能力去内地,二认为进伪交大是失节,三又不愿改入私立大学,决心停学自修。父亲觉得光在家自修不妥当,考虑到我平素喜欢国文,而且从高中起就在学作诗词,建议进国专学习。经过交大国文教授、国专教务长王瑗仲师介绍,考进了国专。本来可以插班本科二年级,因为我只是利用交大停学期间有个地方读书,并没有想读到毕业,所以决定从一年级读起。不料随着战事的拖延,年复一年地继续读下去,终于读到三年毕业,正好抗战胜利,国土重光,交大复员,我得以回交大复学,在时间上完全衔接。至1948年从交大电机系毕业为止,我在连续7年内完成了与唐校长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两所不同学校的学业,并以此自豪。在此后的就业生涯中,我始终没有忽视把两所学校的专业结合起来,以期不辜负老校长办学的苦心孤诣,我长期以来从事科技翻译,就是两者结合的体现。 我在国专学习时,校址在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乐群中学内。楼下有一个礼堂,每逢星期天,老夫子仍来作演讲。同时我们一年级的课程中,有一门“中庸”是校长亲授的,用的课本是自著《中庸大义》。此后校长除了演讲不再到校上课,我们这个班级的同学就成了校长正式授课的最后一批弟子,这又不能不说是我们的幸运。用作其他课程课本的校长著作还有“基本文选”课的《国文经纬贯通大义》、“孟子”课的《孟子大义》等。我则除售缺的书以外,将《茹经堂全书》几乎买全,可惜经过浩劫,散失殆尽,欲补无从,思之慨然。 国专学制,预科两年,本科三年,从本科二年级起,按学生志愿分为文学、史地、哲学三组。我属文学组,自然对文学方面的学习较感兴趣。老夫子的著作中,除文集外专属文学性质的有《国文大义》、《古人论文大义》和《国文经纬贯通大义》。另有《国文阴阳刚柔大义》,我没有见到过,据说内容较深。就我所学习到的来说,除了所谓古文四象,即太阳气势、太阴识度、少阳趣味、少阴情韵,像“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和“雄、直、怪、丽、茹、远、洁、适”两个八字箴言,还有像“必先潜研乎规矩之中,然后能超出乎规矩之外”这样的创作原则以及四十八法等,都有鞭辟入里的丰富内涵,真是多方启迪,沾丐无穷。老夫子自己的文章更是提供了完美的典型,文集中既有《说龙》、《释气》一类汪洋恣肆的大文,又有《游日光山记》这种心境两闲的小品。老夫子以古文名家,诗不多作,但是以《蔚蒿哭》组诗一百首为代表的韵文作品,其价值应不在散文之下。(老夫子的骈文也有很深功底,但作品留下不多,《交通大学图书馆募捐启》是著名的例证。)老夫子并擅作楹联,据哲嗣谋伯师回忆,昔日曾于观《白蛇传》戏剧后撰有一联:“怜卿误作白蛇娘,结终古无情眷属;愿我化为赤帝子,扫千秋离恨乾坤。”蔼然仁者之心,溢于言表。至于对昆曲的喜爱,则可从读文灌音片最后一面与谋伯师“乔梓合唱”《长生殿·小宴》中“粉蝶儿”一曲获得佐证。凡此都说明老夫子不仅仅是一位严肃的古文家,而是兼擅各种文体,并且对民间文学也饶有兴趣的。 老夫子的读文法是颇具特色的。读文法随文体而不同,按先生所读,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诗经》、《楚辞》和五七言诗歌。这类文体句法整齐,结构前后重复,读法主要在表达出韵味来。第二类是长短句,在诗歌读法的基础上,随词体不同而变化。第三类是上古散文,以经书为主,因写法古朴,读法也比较庄重而拘谨。第四类是先秦诸子以次的历代散文和骈文,以及一部分韵文。随着文体的蓬勃发展,不仅句法变化多,文章结构变化亦多,相应地读法也错综复杂起来。先生读文法的博大精深,特别体现在这一类文章中。 先生读文法的特色突出体现在它的音乐性上。这是往日所学习的以及后来所听到的其他读法都不能相比的。20世纪40年代中,上海大中华唱片公司曾请先生录制读文灌音片一套,共10片,内容包括《诗经》中的《鸨羽》、《卷阿》、《常棣》、《谷风》、《伐木》,《楚辞》中的《云中君》、《湘夫人》,《左传·吕相绝秦》,《史记·屈原列传》,诸葛亮《前出师表》,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李华《吊古战场文》,欧阳修《秋声赋》、《丰乐亭记》、《五代史·伶官传序》、《泷冈阡表》,范仲淹《岳阳楼记》,苏轼《水调歌头》,岳飞《满江红》,唐若钦公《迎春诗》、《送春诗》,昆曲《长生殿·小宴》,其中除昆曲有现成曲谱外,《诗经》、《楚辞》和两首诗属上述第一类,《水调歌头》、《满江红》属第二类,《吕相绝秦》属第三类,余皆属第四类。这一套灌音片保存了先生所读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古典文学作品,弥足珍贵。惜为当时录音和制片技术所限,唱片又不耐久藏,今日听来,已有模糊和失真之处,较之昔日亲炙时的感受逊色多了。 茹经先生读文法,除随文体不同而异其调外,并随文章性质而改变音调及节奏。所谓文章性质,首分阴阳,即柔性与刚性。进一步分为太阳气势、太阴识度、少阳趣味、少阴情韵四种。先生之言曰:“读法有急读、缓读、极急读、极缓读、平读五种。大抵气势文急读极急读,而其音高。识度文缓读极缓读,而其音低。趣味情韵文平读,而其音平。然情韵文亦有愈读愈高者,未可拘泥。”谨就粗浅的实际体会来说:太阳气势文汪洋恣肆,雄劲奔放,读时要求高亢急骤,酣畅淋漓,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反之,少阴情韵文宛转缠绵,感人肺腑,读时要求曼声柔气,一唱三叹,达曲曲传情之旨。少阳趣味文从容闲适,读时须舒展自如,不慢不急。最难读的是太阴识度文,因其大都重在说理,潜气内转,锋芒收敛,读时既不宜图快,又不可使力量减弱,必须掌握高下疾徐的分寸,将文章的深刻内容通过优美的声腔表达出来。 先生读文法传自桐城吴挚甫先生,但桐城与先生原籍太仓方言相去甚远,读法肯定不会完全一样。因此可以说,茹经先生读文法是具有创造性的。可惜的是,吴先生如何读文已不可得而闻知。茹经先生读文时,神完气足,感情充沛,虽届耄耋之年,仍旧声若洪钟,苍劲有力。先生传人之中,哲嗣谋伯师神情酷肖,但醇厚有余,而老练不足;陆景周师温文尔雅,宜于读上古经文,得古朴庄重之意,其他则有未逮;唐尧夫师嗓音得天独厚,高亢洪亮,尤其在读太阳气势文时,响遏行云,铿锵悦耳,或如鹰隼盘空,忽又飞流直下,教学效果甚佳。 先生独具特色的读文法,对于我们南方人来说,特别便于学习。教我们“基本文选”的唐尧夫师是南汇人,在他的大力提倡和悉心指导下,这种读文法得到了普遍推广。我在江阴读书时,原来学过当地的读文法,后来又在常州外家学到过另一种读文法,现在接触到新的读文法,觉得它有一种特殊的魅力。虽然我没有把过去的读法丢掉,但是用这种读法时,似乎效果更好些。关于这一点,我有深切的体会,有一次用这读法读韩愈的《祭十二郎文》,竟然深入文章境界,以至涔涔泪下。这说明这种读文法对于表达文章的气势和感情确有独到之处。 有一个不大被注意的问题,老夫子常常提到:是入声的重要性。在四声中,平上去入各具特点:平声平稳,上声高亢,去声悠远,入声短促而有力。这短促大家都知道,而有力则往往被忽视。老夫子曾以诗句“星垂平野阔”、“气蒸云梦泽”、“晚来天欲雪”、“地犹邹氏邑”等为例,说明入声的重要性,并特别介绍扬州史可法祠堂联:“心痛鼎湖龙,半壁江山双血泪;魂归华表鹤,二分明月万梅花。”认为这副对联之所以声音响亮,部分原因在于壁、血、鹤、月都是入声。我过去从未听到这种议论,受此启发,便在诗词联语等的写作中加以注意。果然发现,往往一句句子看看不差,读起来就是没劲,原来里面缺少入声字,把个别字换成入声,效果顿然不同,这个诀窍,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老夫子的学术造诣,由门弟子们推崇为“性理兼考亭姚江之长,文章继昌黎庐陵而起”。老夫子对宋明理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有关著作有《性理学大义》、《紫阳学术发微》、《阳明学术发微》、《性理救世书》等。宋明理学的内容,主要不外两部分:一是推论认识本原,二是讲述道德修养。老夫子融会贯通,尤其注重道德修养方面的实践,并专门撰写了《人格》一书,用意可知。老夫子经常讲的四句格言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国专校训是“致良知”。茹经堂楹联有云:“人生惟有廉节重,世界须凭气骨撑。”表现出老夫子谆谆教诲的主旨。而且不仅言教,更有身教。老夫子一生光明磊落,正义凛然,木铎觉人,金针度世,在中年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作出了非凡的贡献,为后人树立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无怪乎交大致送的挽联称:“有三达尊,兼三不朽;晋百年寿,为百世师。”真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老夫子的伟大,绝非区区小文所能状其万一。我不过从个人的角度,作一番管窥蠡测而已,至于详尽的纪传,将以俟之博雅君子。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文艺青年为什么不给皇帝开城门?
- 下一篇:郭齐勇谈现代三圣:梁漱溟、熊十力与马一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