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儒坛:隐于民间的儒家文化


    
    八旬老人回忆儒坛盛况
    每逢开儒坛时,均会请前清科举的知名人士讲学,讲解孔孟之道,先贤事迹。至于听众,除了各地儒生门人之外,还有很多当地的普通百姓
    射洪县万林乡鲜家沟村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小村庄,但是这里曾经每年都会举办隆重的春秋祭祀活动——儒坛,以宣扬旧时礼法、教化民众、弘扬儒家文化。如今,繁盛一时的春秋祭祀活动已经烟消云散,我们只能从当地的老人口中,得知当年祭祀活动的相关细节始末。
    盛极一时
    八旬老人回忆儒坛盛况
    今年80岁的李金团是当地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由于他的家就在儒坛举行场所附近,所以从他小时开始,便目睹了每次祭祀盛会的全程。
    儒坛春秋各做一次。李金团至今还记得,每到活动举办之前,庙里便开始繁忙起来,从活动场所的布置,到后勤物资的准备,前后得忙近1个月时间。临近活动开始,首先是各地的秀才、儒生来到庙里,举行各种非常讲究的仪式,附近的村民也被允许可以到现场观礼。
    祭祀活动前后持续数天,每当这个时候,当地人都会把它当成过节一般,四面八方赶来。一方面,能够在这样的场合祭拜孔圣人,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亲眼目睹祭祀活动繁杂盛大的场面,也算开了一回眼界。李金团告诉记者,从他十七八岁那时开始,一直到解放,他虽然没有读过几年书,可是每年举行的儒坛,他都会无一例外地参与进去。
    
    资料图片
    文庙祭祀
    传承千年的儒家文化
    事实上,儒坛以弘扬儒家文化为宗旨,在射洪县普遍流行。在该县的《清·光绪·射洪县志》中的《典礼卷》上,便对儒坛有着十分详细的记录,是一部现成的比较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县志》介绍,当地的儒坛是在清末民初由县属“金山场”旧宿杨焕之创立的。刚开始的时候,创立人设座焚香,讲因果报应引人听信。听讲的人逐渐增多,后来便筹建了儒学会,利用寺庙开设“儒坛”,制定礼仪,祀神祈祷。往后,每年常规做“春祈会”5天,“秋报会”9天,称之为文庙春秋祭祀。
    做会时,坛台上立有孔夫子的牌位。坛场以对联、纸花等点缀得庄严肃穆。开坛时,先要放鞭炮、焚柏香、敲钟、击鼓,然后伴奏雅乐。儒生们穿着整齐,口中念着祭文,然后行“九叩跪拜”大礼。
    据记载,每逢开儒坛时,均会请前清科举的知名人士讲学,讲解孔孟之道,先贤事迹。至于听众,除了各地儒生门人之外,还有很多当地的普通百姓。
    
    儒坛旧址已建成新庙宇
    文化遗产
    渴望再现当年盛况
    据射洪县文化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古以来,孔孟之道便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学术,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以及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自然也受到了中国历代王朝的顶礼膜拜。历代儒士也将孔子作为“先圣先师”加以崇拜。于是文庙祭祀在崇尚祭祀的封建社会逐渐盛行。由于历史原因,儒坛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才逐渐消亡。如今,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重新认识,文庙祭祀活动已经成为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
    目前,关于祭祀活动的有关程序,甚至包括祭品、祝文等在射洪县有关文献上均有十分详细的记载描述。该县一热心人士希望有关专家学者能够认真研究这些文献,将这一传承数千年的文化活动还原,再现当年儒坛盛况。而当地政府也可以借此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保护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王鹏达 周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