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郑国贤相子产:不毁乡校,听取百姓意见


    文/凌俊峰
    公孙侨,字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贤相,他在郑国以相位执政二十余年,主张宽猛相济的为政作风,给郑国政治的平稳与安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孔子对子产的为政理念交口称赞,指出“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在子产去世之后,孔子为之流泪,并称其为“古之遗爱”,其在春秋时代的政治影响可窥见一斑。最特别的是,子产能够听取百姓的意见,体察民情,并以此影响为政,使得政治清明,百姓和乐。
    
    公孙侨像(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他究竟是如何听取百姓声音的呢?
    当时郑国百姓常常聚集在地方的乡校中谈论政治,乡校不但是地方教育机构,还是当时百姓的聚会、议事场所。郑国大夫然明认为,在公共场合谈论政策之失于官威有损,向子产提议禁止谈论政治,并毁坏乡校。子产拒绝,并反问道:“为什么要毁坏乡校呢?这里只不过是老百姓劳作之余聚会的地方,他们讨论国家政治的好坏,我们正好可以借此了解民情,将他们满意的政策推行下去,将他们不满的政策加以纠正。因此百姓是我们为政者的老师。为政者只能通过努力去减少反对意见,又怎么能依仗权势禁止人们抱怨呢?毁坏乡校虽然容易,但那正如同堵塞水流一般,一旦积怨爆发,就会造成巨大的伤害。不如用像细水导引一样,我们听到群众意见就纠正政策之失,这样就能永葆安定。”
    然明听完这样的意见,交口称赞:“我现在才知道子产可以成就大事,他是我们郑国的依靠啊!我的确没有政治才能,若郑国按照这样的政策去做,受益的不只是我们这些臣子而已!”
    子产善于听取民情,用舆论监督政治,并客观形象地将民情民意比喻成“流水”,指出要像疏导洪水一样疏导社会舆论,正体现出子产开明的政治理念与高超的政治手腕。重视民意是一笔宝贵的政治财富。唐太宗也用“舟”与“水”比喻“君”与“民”的关系,指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正与子产的思想一脉相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