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不辱与不殆


    文/罗日荣
    《老子》有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受到危险。
    字字箴言,然,有的人未必就当真,比如大清的“大老虎”和珅。和珅初入官场也是一位廉洁自律的好干部,担任侍郎之后,有位叫安明的人送礼给他,希望能够升为司务,被他断然拒绝。
    然而,后来和珅奉命查李侍尧的贪污案,李侍尧和他的党羽的财产被和珅私吞,加上乾隆的赏赐,他慢慢也变得奢侈起来,对财富的追求也越来越疯狂,开始贪污、结党,形成一股大势力。
    “老虎”作恶多了,民众就有除之而后快的想法。乾隆驾崩,嘉庆帝上台之后,立即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最后,和珅在自己家用白绫自杀。和珅受辱,全在于贪欲太盛。
    说到不殆,想起同是大清的两位名臣,一位是林则徐,一位是曾国藩。
    林则徐曾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没有给子孙留下丰厚财富的林则徐,却给了子孙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精神,林氏后人人才辈出!
    
    林则徐(资料图 源自网络)
    至于曾国藩,一身谨遵:“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盖子孙若贤,则不靠父辈,亦能自觅衣食;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在曾国藩眼里,唯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对于金钱与权力,他认为“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曾国藩懂得“知止”,所以成为“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曾国藩(资料图 源自网络)
    三个人,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和珅不知足,以一种耻辱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他的两位晚辈就比他高明得多,在腐败横行的大环境下,始终保持廉洁自律的工作与生活作风,不仅能给后世子孙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赢得了世人的尊重。2014年,“老虎”一只只被抬下“景阳冈”,究其原因,不知足、不知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