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古代“高考”也重视人才地域差别


    文/刘勇
    在高考中,分不同的地区出题,大学招生分数线也向某些地区倾斜,既照顾到地区教育的差异,又能平衡好人才的选拔。其实,如此做法,古代社会同样如此,注重公平。
    明代的科举考试,试卷就分为南卷、北卷、中卷三种:南边包括苏州府、松江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等地;北边包括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地;中间包话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南方士子的录取率是百分之六十,北方士子的录取率是百分之四十。
    
    古代科举考试(资料图 图源网络)
    北方的人,自宋朝开始,京东西、河北、河东、陕西五路举人,不擅长写作文辞诗赋。经过金、元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人们更加不重视文学,文教方面远远落后于南方。明代南方的人教小孩子,先让孩子学习对对子,这还是唐、宋留下来的旧式教法。北方的人全然不教小孩子这此,所以要找出一个熟习排比对偶、通晓平仄格律的人,即使是千家里也不到一两个。除了八股文之外,一无所通的人,比比皆是。
    大学者顾炎武小时候读书,把《四书》原文和注文连在一起读。长大后,他见到一些不好的老师、劣等的学生为求速成,把注释多有删改。北方的人,则有全不读注文的。想要从南北诸人中,找出一些如同前代那样,通读各家注解而知其得失的,则数百年中,几乎找不到一个,尚且有不知《十三经注疏》为何物者。有时见到一些《五经》的刻本,文字有脱漏错误,学者亦不能分辨。在北方很少见到古书善本,而众多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都出于南方。所以,明代北方有二个不足,一是土地贫瘠,二是人才缺乏,如果不是大有作能君主,都不免有“广袤的田野不可耕种,野草疯狂生长”的叹息。
    在汉成帝的时候,曾经下诏求贤,南方的郡县举荐行为端正、能直言劝谏人,北边的郡县举荐勇猛知晓兵法的人。古人根据地域不同,寻找不同类型的人才,不仅仅一种门类。宋朝名臣宋敏求曾说:“河北、陕西的士子,生性淳朴敦厚,文采不行,因此考上科举的少。请地方官选择其中有武艺的人,特别封官,使得国家取才不集中在文学上,各种类型的人才都有晋身之路。”这大概也是汉朝人的意思。
    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选拔不同的人才,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对于消弥社会的怨气,平衡资源差异,造就一个和谐的社会。
    本文为腾讯儒学特约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