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何慎用主动吃亏之人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8:11:29 光明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人一向信奉“吃亏是福”,认为肯吃亏则是一种德行。晚清重臣曾国藩才智过人,不仅自己乐于吃亏,而且经常告诫家人要肯于吃亏,并以“情愿人占我的便宜,断不肯我占人的便宜”为信条。但是,在曾国藩的用人理念中,却特别强调慎用主动吃亏之人。这是什么缘故呢? 单就哲学思维的逻辑关系来说,吃亏与得利是相对的,利益双方总有一方要吃亏,双赢是从宏观上说的,从微观上来看,有人有所得必然有人有所失。对“吃亏是福”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见仁者,多从谦让的社会效益上考虑,其意在善,宽以待人,是一种大度的人品;见智者,多从得失的经济收益上考虑,其意在谋,以退为进,是一种钓鱼心理。后一种吃亏者,今时屈一尺为的是他日伸一丈,此处退一步为的是彼处进三步,正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吃小亏占大便宜”“小不忍则乱大谋”。曾国藩所提防的,应该是后一种人,所以他在“吃亏之人”前边冠以“主动”二字。 曾国藩像(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主动”二字就大有讲究了。一般说来,吃亏总是被动的,是“遇见”而不是“预见”。就是说,吃亏的事是随机的,而不是预谋的。主动吃亏之人则不然,他们是“预见”而不是“遇见”,吃亏的事是主观选择的结果,看似利人实则为己。曾国藩说过,那些主动施恩于我的人,很多是一种投资。有天我做了大官,不报答他们,显得我刻薄;报答他们,即使是他们施予的十倍,也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曾国藩在京城为官8年,从不轻易接受他人好处。有人说,曾国藩对人性的理解较为黑暗,这与他纵横官场多年,看尽尔虞我诈有密切关系。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主动吃亏之人”都暗藏机心,有所企图,很多“主动吃亏之人”还是善意的,至少也是为了面子上好看。正因为如此,要从中区分哪是礼让三分的谦谦君子,哪是别有用心的戚戚小人,就不那么容易了。鲍叔牙与管夷吾相与,处处主动吃亏,史称“管鲍之交”,可在当时,并不为世人理解。介子推“割股奉君”,隐居而“不言禄”,其赤诚是以葬身火海为代价才得以证实的。至于易牙、竖刁、开方之流,为表忠心而净身、杀子、弃父,主动吃大亏的背后是阴邪的内心,可怜一代雄主齐桓公受其蒙蔽,不仅自己被囚禁饿死,也毁了齐国霸业,教训殊为深刻。 事实上,竖刁、易牙和开方的身影从未在历史和现实中消失。一个人不会无缘无故给你好处,主动吃亏的背后总有目的,一旦拿了别人的好处,掉进了人家的陷阱,你就失去了自由,更遑论秉公办事了。曾国藩慎用主动吃亏之人的理念,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特别是慎用二字,是有分寸的,不能笼统视之,对那些出以公心的主动吃亏之人,不但要用,而且要放心大胆地用。换言之,慎用并非不用,亦非不能重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