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吃四次大亏积累人生智慧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1:11:49 通辽日报 罗日荣 参加讨论
曾国藩(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中国有一句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人是需要不断失败,不断爬起来才能取得成功的!曾国藩能够成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一样经历了各种风雨,最后才见到彩虹。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在消灭了太平军之后,凭借功勋被慈禧太后封为湖北总督。曾国荃带兵打仗深得哥哥的真传,但由于常年在军营,官场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却稍有欠缺。曾国荃在湖北得罪了慈禧的宠臣官文,结果官文经常在慈禧太后那里打小报告,说曾国荃居功自傲、目中无人等等,结果曾国荃在一个月内被慈禧训斥了好几次。为此,曾国荃郁闷不已,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好几次想辞官回家,还经常写信向曾国藩诉苦。 曾国藩接到弟弟的来信之后,为了开导弟弟,他写了一封家书给他,书中说:“余生平吃数大堑,而癸丑六月不与焉。第一次壬辰年发佾生,学台悬牌,责其文理之浅。第二庚戌年上日讲疏内,画一图甚陋,九卿中无人不冷笑而薄之。第三甲寅年岳州、靖港败后栖于高峰寺,为通省官绅所鄙夷。第四乙卯年九江败后赧颜走入江西,又参抚臬。丙辰被困南昌,官绅人人目笑存之。吃此四堑,无地自容。故近虽忝窃大名而不敢自诩为有本领,不敢自以为是。俯畏人言,仰畏天命,皆从磨练后得来。” 曾国藩的意思是说人是需要磨练的,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其实,人生不如意常八九,谁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即使这位被誉为“完人”的曾国藩也同样如此。可以说,没有这“四堑”,就没有后来的曾国藩。 曾国藩的“第一堑”发生在道光十二年 曾国藩到湘乡县考秀才,在应试中被主考官当众斥责,说他写的文章文理不通,秀才没考上。曾国藩并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恃才傲物,更没有说人不如己,也没有同其他学子一样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则骂会墨不通,当然也没有骂房官,又骂主考,而是虚心学习。曾国藩非常赞同孟子的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他定下了每天做一篇文章,写一首诗,看书不少于20页的学习计划。终于在第九次考秀才的时候,中了个背榜(末名)秀才。 曾国藩的“第二堑”发生在咸丰元年 曾国藩考取了秀才之后,在功名考试的路上是越走越顺畅,此时的曾国藩已位列翰林。有一次,曾国藩向咸丰帝汇报工作,为了对工作情况进行详细说明,他还画了一幅图。曾国藩平时把时间用在读书方面,美术课上得不怎么样,画图的本领自然差得很远。曾国藩这图画得丑陋不堪,结果呈上去之后,咸丰帝把这幅丑陋不堪的图画在朝堂上展示了出来,引起了满朝大臣的嘲笑。顿时,曾国藩觉得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受此大辱之后,曾国藩奋发图强,回家学起了画画来,这一身本领在后来的军事生涯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曾国藩的“第三堑”发生在咸丰四年(1854年) 曾国藩的湘军在岳州被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曾国藩满以为自己的湘军战必胜、攻必克,结果首战却打败。当时,他要跳水自杀殉国,幸亏被他的幕僚章寿麟救起,狼狈逃回后搬到城南高峰寺小住,遭到江西全省官绅的鄙夷和耻笑。遭受嘲笑的曾国藩哪受得了这种气,他写了一个遗摺,在遗摺中他说道:“为臣力已竭,谨以身殉……臣愧愤之至,不特不能肃清下游江面,而且在本省屡次丧师失律,获罪甚重,无以对我君父。谨北向九叩首,恭摺阙廷,即于今日殉难。”曾国藩打算以死殉国,幸好攻打湘潭的湘军大获全胜,曾国藩才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同时也坚定了“屡败屡战”的决心。 曾国藩的“第四堑”发生在咸丰五年(1855年) 曾国藩在江西九江兵败。石达开总攻湘军水营,火烧湘军战船100多艘,曾国藩坐船被俘。曾国藩狼狈不堪地带着将领逃到江西,吃了败仗的江西巡抚当然不把曾国藩放在眼里,处处刁难曾国藩。曾国藩一气之下弹劾了江西的巡抚、按察使。第二年当曾国藩被围困南昌时,江西的官绅人人都幸灾乐祸。曾国藩与江西官员的关系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后来王闿运写《湘军志》时说:“曾国藩在江西实在悲苦,现在想来,仍让人忍不住流泪。”此时的曾国藩尽管举步维艰,但依旧用心办差,情况也就慢慢好转。 曾国藩的“四堑”,让我们看到曾国藩也是一个平凡人,他写文章一样可能文理不通;在职场上一样可能遭受到同事的嘲笑;在工作中一样可能困难重重。但曾国藩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不怨天尤人,遇到苦难总是反求诸己,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此完善自己。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曾国藩也是选择坚持,在战场上“屡败”,但他都选择“屡战”,通过多年的坚持,他终于战胜了太平军。所以说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成功的关键在于学习力,坚持力。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是失败在成功的起点,而是失败在成功的路上,他们没有选择坚持!(作者:罗日荣)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从简历看孔子为何是圣人
- 下一篇:邵雍的识人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