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是非毁誉最佳方法:是非自决毁誉听之于人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0:11:11 《新商报》 罗日荣 参加讨论
是非自决毁誉听之于人(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孔斌是孔夫子的六世孙,德才兼备。魏王闻其贤明,以为他会像管仲一样成为名相,就派使者携带黄金绸缎聘请,期待称霸诸侯。 孔斌不为财宝所动,提条件说:“如果魏王能相信我的治国之道,我可以效劳,吃蔬菜,喝清水,我也无怨无悔。如果是只让我穿上一身高贵的制服,提供丰厚的薪水,魏王不缺这样人。”使者一再请求,孔斌来到魏国任相国。 经过一段观察,孔斌采用庸者下、能者上原则,调整了干部队伍。孔斌觉得这还不够,又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活动,提拔了一批德行高尚、能力出众的官员。一时间,魏国的吏治明显改善,百姓生活明显好转,大家都拍手叫好。那些失去职位的人不高兴,开始制造谣言。 孔斌的老朋友文咨把这些诽谤之言告诉了他。孔斌的心态非常平静,他苦笑了一下说:“你不要去听那些诽谤谣言,这叫小人不可能与君子考虑国事,历史上由来已久!比方说,古代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开始都免不了被诽谤。子产到郑国做宰相,三年以后流言蜚语才停止。我的祖先孔子在鲁国为相,也是三个月以后诽谤才终止。如今我所执行的政策虽然让国家日新月异,但是还没有赶上前代圣贤,在没有比较之前,怎能知道这些人是诽谤呢?” 楼有多高,影就有多长,尤其是那些不甘失去权势和利益的人,当他们失去这些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用诽谤的方式反击。孔斌把历史的规律看得很清楚,一番话让文咨茫然,他不知道作为圣人的孔夫子是何时有人诽谤过,因此迷惑地问:“我还不知道别人对你的祖先有什么样的诽谤?” 孔斌贤明就在于他并没有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见文咨孤陋寡闻,就直言相告:“先祖在鲁国出任丞相时,有人作歌谣传唱说:‘皮裘与草包官员相搭配,杀了他不会流泪;草包官员穿鹿裘,杀他不需要有理由。’到了三个月,他老人家的改革开始见到了成效,民谣又唱道:‘穿裘衣,戴儒帽,实惠我们都知道;戴儒帽,穿裘衣,一心为民不为己。’”孔斌效仿唱着,享受先辈成功的快乐。文咨听了高兴地说:“今天我才知道先生不亚于圣贤呀。” 遗憾的是魏王眼高手低,孔斌任宰相仅九个月,所提建议不被理会。孔斌长叹:“我的建议不被采纳,是建议提的不合理吗?如果我所说的不合君主的心意,这样的官当下去也就没有意义。”最后称病辞职。 孔斌虽然没有改变魏国,但他那种对待毁誉的态度却值得学习,职场上稍有出众之处,就可能遭受嫉妒、攻击。“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关键在于自己慎思辨别,做任何事情都可能毁誉参半,由不得自己主宰。事业的成功与失败,除了不懈的努力,还取决于命运。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六岁男童孝顺事迹感动千古
- 下一篇:清循吏系地方基层官员 多勤廉施政有民本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