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敬畏圣人继承传统才是对圣人的最好尊重


    从胡玫拍了《孔子》开始,孔子的形象被印到山东彩票上、被改编成动画、被改编成电视,人们或者真诚地以为,这些行为可以弘扬先圣的事迹,却不知道是最大的亵渎与冒犯。然而,冥冥中自有天意,《孔子》票房惨败、彩票无人问津、电视剧收视惨淡。可见,圣人在天之灵,也不愿意再受无知小辈的折辱。深圳又在欢乐海岸树起了1086座孔子雕像,美其名曰:“拉近传统国学文化与当代国际潮流的距离。”殷鉴不远,非要重蹈覆车之辙,人心之愚昧,即使是圣人也没有办法救治。
    在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人们为想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圣贤之功业,按自己的理解,推成电视电影呈现于世人眼前,供人们品评。当一个人被置于街谈巷语、评头品足之间,一切神圣性、高贵性都尽化云烟了。
    
    孔子圣绩图(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圣人之修养已经达到了宠辱不惊之境界,不求闻达于诸侯,求道为己,道不行则乘桴浮于海。现代人汲汲于名利,热切地想将圣人世俗化、功利化,实在是好心办坏事的典型。我一向对所谓的“与现代接轨”的说法抱有高度的怀疑态度,现代化意味着群氓化,在众声喧哗中,一切都厚重的文化象征都会失去意义,成为大众娱乐的对象。杜甫的形象被不断地恶搞,所谓“李白”的反日藏头诗在微博流传不废,如此谬种流传,既不能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可能让有意了解传统文化的人心生恶感。
    中国传统读书人赞颂圣贤之功业,通常选择在祭祀之时。古人云:国家大事,唯戎与祀。祭祀,是一种人与神、与祖先交流的重要方式,庄严而肃穆,充满神圣的意味。《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种体裁,颂者,即是在祭祀之时赞颂先祖之荣光历史,文辞典雅雍容,充满感激之情、自豪之感。当我们读到《商颂》、《周颂》之时,商周列王的事迹,如在目前。当我们读到那些情真意切、文辞古雅的祭文时,逝者生前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同样感人至深。祭祀,通常遵循一定的仪式,准备祭品、焚香、叩首、念祭文、奠酒、祝告等等,在一系列的仪式之中,自己感觉不是孤立的一个人,而是和祖先的血脉、圣人的精神联系在一起,真切感受到往圣先贤、列祖列宗之心之意。
    
    孟子
    孟子说:他人之心,予忖度之。缺乏与往圣先贤、列祖列宗的交流,而奢谈弘扬文化,自然是缘木求鱼的事情。古代社会提倡诗礼传家,而儿子以“能读父书”、“不坠家声”为荣,舍弃四书五经不读、放下六艺不习,不能读孔子之书,而欲弘扬其精神,自然毫无意义。
    
    戏曲中的关公(资料图 图源网络)
    梨园界敬奉关公,所以在演关公戏之时,艺人们勾完脸后必以七个黑痣点破,表示舞台上是演员装扮,不是关公真神下凡,以免亵渎。梨园艺人虽然地位低下,但是深知敬重圣贤之道理,可以说是“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虽然说他们没有学问,但我们一定说他们是有学问的。
    人们都说自己在弘扬传统文化,却总是做着和传统文化格格不入、甚至是背离的事。我想,与其做那些“高大上”面子上的宣传,倒不如扎扎实实深入民间,“礼失求诸野”,寻找民俗之中传统礼俗文化的因子,使之得以传承,才是功莫大焉。个人而言,认真研读古人的经典著作,与古人会晤于一瞬之中,心有所得,也是继承的最佳方式。在传统面前,我们最好还是保持一种敬畏的姿态,能把传统毫不变样地继承下来,才是对孔子、对圣人的最好的尊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