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罗氏:从一副对联说起


    
    “罗”图腾
    七代衣冠三朝济美,一门忠孝五节流芳。
    宋季时,福建罗廷玉受命迁往粤西石城(今廉城)任主簿,后定居粤西。其子罗嗣宗任石城知县时为民请命,颇得声望;孙罗郭佐,乃大宋化州路总管。
    当时海寇扰民甚剧,罗郭佐曾追随征南将军讨平海寇,以功授朝列大夫,擢升为广州路总管,后殉节。其孙罗玄珪随伯父罗震、父罗奇督运军粮,三人在剿海寇的战役中竟殉节。
    罗玄珪子罗仕显在元至正年间曾奉命督战船,恰碰上高州、化州、廉城、琼州诸郡合兵力剿海寇,仕显奋身击贼,竟又殉节。
    至此罗氏一门五人相继殉节,故往时吾粤乡有“罗五节”之称。罗仕显子罗福,于元顺帝时领兵击退海贼,因功升任化州都元帅。及至明,朝廷特敕县立罗氏宗祠,春秋祭祀。
    开篇一联,实为粤西廉城博教、新屋罗氏的宗祠联,说的正是这一脉始祖廷玉公及其子孙后人(至罗福)的故事。廉城为粤西罗氏分布较多的县(市),其中“罗氏八大支”,太半为廷玉公后裔。
    自罗廷玉始,这一脉便在粤西开枝散叶,繁衍至今已近28世。考《廉江博教、新屋罗氏族谱》,仅谓“太始祖廷玉公,先世居汴”,上溯已不得所以。吾乡大人每教诲孩童言:“我博教罗氏,郡望系豫章,但凡出外有同姓兄弟问到,切勿说错了,叫人家笑”然长沙至豫章(此处详说见后)再到福建莆田的世系已寻不到。
    笔者两年前曾于图书馆偶然翻到一大册关于姓氏的辞典,见有“罗廷玉,号璞山,谥肇基。先祖居汴,一世祖为西汉罗珠公,后迁福建莆田亚美巷”云云,惜当时没有详细记下以供考证。现在回头再翻,已找不到此书,盼大德君子若看到相关的书籍条文,有以教我。不过罗氏多出于豫章郡望,《姓氏考略》:“‘《世本》:(罗氏)熊姓’、‘《广韵》:(罗氏)本自颛顼末胤,受封罗国,子孙以为氏。望出豫章、长沙’”,倒是确然。
    当然罗氏于豫章仅是“熊、罗、雷、谌、章”五大氏族之一,而豫章亦仅是罗氏一大郡望而已,此外还有长沙、襄阳、齐郡等。至于河东郡望,实多由胡人改姓后繁衍而成,如北魏迁洛阳,《魏书》:“破多罗氏、斛瑟罗氏、叱罗氏,皆改为罗氏”,理当别论。
    
    篆书“罗”(资料图 图源网络)
    此处言及罗氏,则必须先明了“罗”字之义。
    《说文》:“罗,以丝罟鸟也。从网,从维。古者芒氏初作罗”。《说文段注》:“以丝罟鸟也。释器。鸟罟谓之罗。王风传曰:鸟网为罗。从网,从维。会意……或作罹,俗异用。古者芒氏初作罗,盖出《世本 作篇》”。从上左图可明显看出“以丝罟鸟”之意。
    芒氏又称句芒氏,相传乃伏羲辅臣。芒氏作罗一说确否仍是疑点,而罗氏实起源于何时亦不得而知。仅可以猜测在原始时代,有这样一个以“罗”网捕鸟为业的部落,他们很可能是罗氏的先民。
    至于罗氏可考的最初先祖是谁,又有诸多说法。不过源自火神祝融的说法则为众族谱所接受。
    一般认为黄帝生昌意,昌意生乾荒,乾荒生颛顼,颛顼生伯称,称生卷章(一名老童),卷章生重黎及吴回。《史记 楚世家》:“重黎为帝喾高辛氏火正,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
    火正,即守火官。因古时火种得之不易,须有德高望重者管理,故有此职。而后吴回继重黎为“祝融”。祝融的后裔分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史称“祝融八姓”。其后吴回后人郐公于宜城建罗国,并指国为氏,罗氏由此延伸下来。
    罗国一称罗子国,实为楚国附庸,长期为楚所欺。据《左传》载,虽有以弱胜强的战例,“(楚师)及罗。罗与卢戎两军之,大败之”,事在鲁桓公十三年春,然终为楚灭国。
    郐公后人乘公(讳凌甫。一说凌甫公,讳乘,未知孰是)不得已南徙枝江,尝复国,后又为楚所灭。《通志 氏族略》:“罗氏,子爵,熊姓。一曰祝融之后,妘姓。初封宜城,徙枝江,为楚所灭。周末居长沙”即其事。清人张澍《姓氏寻源》:“《广韵》:‘(罗氏)本自颛顼末胤,受封于罗国,今房州,为楚所灭。子孙以为氏’,澍按:五代晋太傅罗周敬《墓志铭》云:‘其先颛顼之胤也,封于罗,以国为氏’”可佐证之。
    其后罗氏再由长沙迁往豫章,已是秦汉之间的事了。关于豫章,《左传》数次提及,如“令尹子荡帅师伐吴。师于豫章,而次于乾溪”、“蔡侯、吴子、唐侯伐越。舍舟于淮汭,自豫章与楚夹汉。”但这里指的是江北一带。上文所谓“豫章郡望”之豫章,秦为九江郡,汉初改为豫章郡,王子安“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所言乃此。治所在南昌,大致相当于今江西省。
    此“豫章”得名众说不一。豫,《说文》曰:“象之大者”,《说文段注》:“凡大皆称豫”。又《释名》:“乌梓一名枕,一名豫”,章即“樟木”之“樟”,两者都是高大的乔木,“豫章”则为高大的樟树或高大的豫树与樟树意。《汉官仪》:“豫章城之南门,曰松阳门。门有樟树,高五丈五尺,大二十五围。枝叶扶疏,垂荫数亩”、“树生挺中,故以名郡”,可备一说。
    此说法对罗氏而言意义非常。盖因在罗氏众族谱中,一致认为豫章系豫章罗氏始祖罗珠公建成,因其手植“豫章”于城内,且治理有方,惠帝命名“豫章”以嘉其德。如《豫章罗氏族谱》:“汉高时,颍阴侯灌婴定九江郡,始筑省城。至惠帝三年,大农(按:指罗珠公)来守邦,以毕其功”;《罗氏族志》:“君用遗孤珠,仕汉高,为治粟内史。奉命守九江郡。因郡人张交献地,遂与汉灌婴筑城。环十里,辟六门。告成遂家焉。今地名豫章沟。豫章始有罗矣”;《豫章罗氏大成谱 序》:“秦有武陵令君用公,次子讳珠,仕汉。与灌婴侯定九江郡,筑城于南昌首府。工成告竣,手植豫章。因家其地”。
    上文“大农”,台湾罗氏族谱中记为“大将”或“大将军”。《史记 樊郦滕灌列传》:“(灌婴)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不知罗珠是否属此五人之列,所以记为“大将”。
    不过遗憾的是,无论《史记》还是《汉书》,都没有关于罗珠的记载。至于罗氏后人的还原,虽可能有言过之处,但据《江西通志》云:“罗珠,高帝时从灌婴,定豫章,有功德于民。卒官”,其人其事,料多属实。
    自乘公至珠公凡十一世。罗氏众族谱谓珠公乃郐公四十一世孙,始自长沙徙豫章。豫章罗氏自此一直到赵宋都是江西的望族。有些分支即使迁出了豫章,始终还会溯源回根本。
    宋时豫章罗氏曾屡次东迁福建,其后裔剑州(今福建境内)罗从彦便是一代名儒朱子的太老师,因其学问深博,慎独修远,世称之为豫章先生。
    如今罗氏是中国二十大姓之一,子孙后人遍布全国,远及东南亚地区。不过据统计,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罗氏后裔都集中于江西及两湖两广一带,可见其实为一典型的南方姓氏。
    罗氏英俊辈出,有关的典故及诗联多不胜数。这里再举一个蛮有争议的:曲感赵王,诗耽郑女;清推忠节,明著文庄。上联说的是战国时罗敷及唐罗隐,下联则是明罗洪先(谥文庄)及清罗泽南(谥忠节)。
    争议的地方在于罗敷究竟姓不姓罗,当然,这不是本文所讨论的重点。至于说到罗隐,又有一个小故事。
    罗隐,新城(今浙江境内)人,才华横溢,然潦倒平生。因得罪权贵,屡次应试都不中,史称“十上不第”。《唐才子传》有记:“隐初贫来赴举,过钟陵,见营妓云英有才思。后一纪,下第过之。英曰:‘罗秀才尚未脱白’,隐赠诗云:‘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此诗便是著名的《答云英见诮》。其实罗隐才高一世,虽屡试不中,终其一生都未能“脱白”,然过中隐情又岂是云英所能理解的?“不如人”之说,尤其于今世,直令万千读书人心头一痛。
    再说回粤西廉城博教、新屋罗氏分支。据说在雍正五年(1727),清廷曾于廉城北街建有“忠义罗公祠”,立廷玉公子孙郭佐公、福公等人牌位,内有一联:“文接豫章家学远,武承忠义国恩深”。此事《廉江博教、新屋罗氏族谱》中虽有载,然往事经年,“忠义罗公祠”恐怕早已不存。何况更重要的是,老一辈人念念不忘的“豫章家学”,后生晚辈,尚有多少人记得?
    (本文系腾讯儒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