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仁心:聂政临死挖眼毁容只为护姐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6:11:40 腾讯儒学 罗杵增 参加讨论
刺客聂政(资料图 图源网络) 很少有人没听过聂政这个大刺客,人们多留意的地方在于聂出身屠狗辈,剑术高超,有勇有谋,“士为知己者死”,甚至其姊为其收尸的场面。从他的作为可以看出这是个义士,千百年来,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也正是他的义行。但是,他的本性中有仁的因子,这点可能出乎人们意料。 从严仲子求聂政为之其报仇开始,到聂政的姐姐聂荣为聂政收尸结束,有几个细节值得留意。 第一个是聂政一开始拒绝严仲子请求时的说辞:我之所以跑来齐国忍辱偷生,跑来这市井里,杂在屠夫的行列中,只不过是侥幸可以在此奉养老母亲。因为有母亲在上,我这条命不敢拿出来报答别人。 这里的意思很明确,即《礼记》所言:“父母在,不许友以死。”,是孝的表现。严仲子很识趣,告辞后,再没有打扰过聂政。 聂母死后,可以从聂政的自语中看出这不是其单方面的托词。聂政说,前度严仲子过来找我,我因为老母在堂,拒绝了他。现在母亲过世了,是我报答知己者的时候了。 于是聂只身入濮阳,对严仲子重复表明自己的心迹:前度拒绝您,是因为我老母尚在,需要我奉养。现在母亲过世了,(我没有什么好忧虑的了)。 如此言者凡三次,都能看出聂政纯孝的天性,然而仁在何处? 再看一个细节。当聂政杀了严仲子的仇人侠累及其数十个侍卫后,转手把自己的脸皮割下来,并刺瞎双眼,自杀身亡。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都被震撼住,却又有一丝疑惑。震撼在于,无论是其孤身仗剑入韩,直取韩相侠累的果敢及勇猛,还是他的下场,都不是常人能及的。 疑惑则是即使此行已抱有必死之心,大不必临死前自毁容貌,费一番周折。莫不是为了不让人怀疑到严仲子头上?即使怀疑,但毁了容颜,也死无对证,不能拿严怎样。 当然这个猜测成立,但更重要的目的不是这个。事实上,当时韩国没有人知道是谁杀了韩相侠累的,韩王把聂政的尸首曝于街头,明示有谁能认得这刺客的,悬赏千金,但没有人认得。除了聂政的姐姐,奇女子聂荣。 聂政姐姐聂荣认尸(资料图 图源网络) 聂荣的出现,也解开了聂政为何要自杀前毁容的谜底: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姐姐不受迫害。 聂荣听到一系列消息后,猜到是自己弟弟干的好事了,马上动身到韩国。来到刺客曝尸的地方,一看,果然是聂政,当即伏尸痛哭,说出了聂政的身份。 韩人说,这东西杀了我们的国相,我们大王出重金悬赏知道他姓名的人,难倒您不知道这件事吗,怎么还敢来相认。 聂荣说,我知道。但是我弟弟因为要奉养我母亲,而我又还未出嫁的缘故,所以才自甘折身受辱,杂于贩子屠夫之间。现在我母亲过世了,我已经嫁人,他没有什么担忧了,于是为知己者死,做了这件事,我能怎么样。他因为我尚在人世,不想我受到连累,所以才自毁容貌罢了。我怎么会为了逃避杀身之祸,而毁了我弟弟的贤名呢。 读到这几个细节,无人不为聂政所深深感动。这个刺客,直到性命的最后一刻,亦一心维护母亲及亲姊。 这便是聂政本性中仁的体现。 何谓之仁?请试言之:仁者,人也。人与人之间相处和善即为仁。对于个体而言,最原始的人际关系不过父母兄弟姐妹,这是血缘决定的,出乎天性。 如果连这都做不好,何谈会对师长、朋友、陌生人好?能亲亲方能仁民,能仁民才有资格谈爱物,感情的施展若非由近及远,则有乖于天性了。 所以《论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说的是一个人要先能侍奉好自己的父母兄姊,才具有仁的因子。一个国家能重视孝悌,仁道才能流披开去,才能大成。 毫无疑问聂政是一个极具孝悌的人,不管他是一个屠夫还是一个刺客;亦不得否认,聂政本性中有仁的因子,虽然他说不上一位仁者。 仁在传统文化中占有很大的地位,你可以说这是一种社会意识,也可以说是一种美好的品德,甚至一种理想的社会政治状态。 人们能随口说出谁是义士,谁是守信诺的人,而谁又是智者,但很少有谁一口说出谁谁谁是仁者。因为这种美好太大,不敢亦不能轻易说。 这本身没有错,体现了人们的敬畏。可是任何一种尽善尽美,都是从细微开始的,尽管这种微小有时很重要。仁也不例外。 其实不要求每个人都是仁者,这也不现实。但可能大部分人都可以通过接受教化,明白仁之所以为仁,是从孝悌开始的,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周遭的人际关系和善了,日子才有舒适的期望。否则存活仅为一己欲望,无论对个体,对种族而言,有何意义? 即使在战国那么混乱的时期,七国混战,礼崩乐坏已成必然,仍有聂政这样讲仁义,重孝道的人出现。今之人弃养双亲的丑事屡见报端,聂政若地下有灵,不知当作何感想。 (本文系腾讯儒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真孝与假孝
- 下一篇:曾国藩识人:从眼神动静清浊可断人邪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