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彦博的“大臣之风”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1:11:38 文史天地 晏建怀 参加讨论
文彦博像 中国古代有“文彦博数豆”的故事,说少年文彦博为自己准备了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在罐中放黑豆,做了好事就在另一罐中放红豆,天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日积月累,红豆越来越多,黑豆却几无增长。这说明,文彦博从小就注意自己的品行和修养,后来他辅佐北宋四朝皇帝,出将入相五十年,始终坦诚、谦让、宽厚、包容,获得上下一片赞扬之声,成了一代名相。不过,这位名相清白一世,却曾经被人以走“夫人路线”跑官买官为由弹劾,如同白璧之瑕,留下人生“污点”。 文彦博(1006—1097年),字宽夫,介休(今山西介休市)人。进士出身,历任知县、监察御史、枢密直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枢密使,庆历八年(1048年),43岁的文彦博被宋仁宗提拔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院大学士,出任宰相。而御使状告文彦博,就是因为这个宰相的任命。 据同时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碧云騢》记载,宋仁宗妻子张贵妃的父亲曾是文彦博家的门客。张贵妃为了巩固自己在后宫的地位,主动结交文彦博,对他以伯父相称,以便在皇宫争宠中获得更多的外力支持。张贵妃既然认了文彦博做伯父,当然得为这个伯父的升迁献计出力。当时,文彦博是枢密直学士、成都知州。有一次,临近上元节了,张贵妃示意文彦博进献灯笼锦。蜀锦天下闻名,尤以成都灯笼锦为最,此锦纹样以灯笼为主体,配饰流苏和蜜蜂,喻意“五谷丰登”。贵妃一声招呼,文彦博马上安排人加班加点,赶在上元前把灯笼锦制成,并送达京师。 到了上元节那天,张贵妃特意穿着灯笼锦做的衣服,去见宋仁宗,宋仁宗惊呼:“何处有此锦?”张贵妃回答说:“这是要成都文彦博织来的,他曾与我父亲有旧,故以伯父相称。不过,我怎能指派朝廷大臣呢?是文彦博主动织来献给陛下您的。”宋仁宗颇高兴,从此开始留意文彦博。不久,宋仁宗就把文彦博调回,出任枢密副使,随后重任为参知政事,即副宰相。 庆历七年(1048年)冬,贝州(今河北邢台清河县)王则起义,朝廷派枢密直学士、左谏议大夫明镐率军剿匪,过了两三个月,贼依然未被剿灭,宋仁宗因贝州离京较近,深为忧虑。一日,他在后宫自言自语道:“执政大臣无一人为国家分忧者,日日上殿无有取贼意。”此话恰被张贵妃听见,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她立刻让人交待文彦博,明天上朝如此这般。第二天,文彦博果然主动请缨,宋仁宗大喜。庆历八年正月,文彦博以参知政事兼河北宣抚使,挂帅去贝州平叛。不过,当文彦博赶到贝州之时,明镐已攻破贝州,平定了起义。捷书刚至,宋仁宗立即任命文彦博为宰相,明镐也提拔为参知政事。然而,事过三年后,监察御史唐介却连连上章弹劾文彦博,说他走“夫人路线”,用灯笼锦贿赂张贵妃,才当上参知政事,又在平定贝州战斗中抢了前帅明镐的功劳,才得以升迁宰相。这次弹劾在朝廷上下闹得沸沸扬扬,尤其是“文彦博因贵妃而得执政”一句话,弄得宋仁宗既尴尬又恼怒,其结果是以文彦博贬至许州,唐介贬至春州(今广东春阳),各打五十大板收场。第二年上元,宫内有人作了一首诗,中有:“无人更进灯笼锦,红粉宫中忆佞臣”之句,把文彦博走“夫人路线”跑官一事,揶揄了一番。 以上就是《碧云騢》记载的情况,而且梅尧臣十分肯定地说:“文潞公入相,因张贵妃也。”也像唐介一样,认定文彦博之所以能当上宰相,得力于张贵妃。那么,文彦博拜相,决定因素是否真是张贵妃的原因呢?参照《宋史》,中间还是颇有些出入的。一是献蜀锦是不是能得一个参知政事?二是统军破贼到底是谁的功劳?关于第一个问题,可以作一个假设,如果献蜀锦能谋得到参知政事,那献山珍的呢?献海味的呢?恐怕一天安排一个参知政事都安排不过来。文彦博进士出身,在地方工作多年,干过行政,任过军职,颇有政绩。他任河东转运副使,河东路下辖的麟州与西夏相邻,运饷道路迂回曲折,他带人修复废弃的故道,又在麟州屯积了足够的粮草,后来西夏元昊率军进攻,看到守军准备充分,只好无功而返。尤其是针对当时冗兵、冗费过多,朝廷不堪负重,文彦博提出“淘汰冗兵、减省冗费”的一系列建议被宋仁宗采纳,为朝廷解决了一大难题。所以提拔他任参知政事,应该是众望所归。关于第二个问题,《宋史·文彦博传》说得明白:“贝州王则反,明镐讨之,久不克。彦博请行,命为宣抚使,旬日贼溃,槛则送京师。”具体情况是,文彦博至贝州后,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决定以“声东击西”之法,一面让官军猛攻北城,麻痹敌军,另一方面派人在南城挖地道,直通城里。十来天,地道挖通,官军如从天降,一举拿下了贝州,王则被捕,起义平息。说文彦博抢了明镐的功劳,显然是不实之词,这也是宋仁宗贬文彦博于离京较近的许州,却把唐介贬至岭南那不毛之地的原因。 然而,在遭到唐介弹劾的前前后后,我们始终没有看到文彦博的任何辩解之声,无论《宋史》也好,野史笔记也好。不但如此,后来还发生了一件让人对文彦博更加刮目相看的事情。至和二年(1055年),宋仁宗思贤心切,起复文彦博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重新任命他为宰相。然而,文彦博却上书宋仁宗说:“唐某所言,正当臣罪。召臣未召唐某,臣不敢行”(宋代邵伯温《邵氏闻见录》),请求宋仁宗起复唐介。于是,唐介提拔至潭州通判,随即复为监察御史,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唐介被重任为参知政事,与宰相文彦博一同为宰执大臣,两人“相知为深”,关系融洽如知己。 从遭弹劾、被贬至起复过程中的表现来看,文彦博堪称谦谦君子。人不怕有污点,瑕不掩瑜,怕只怕有污点时矢口否认,伺机报复。而文彦博面对唐介的弹劾,不但没争辩,而且坦言对方弹劾的事情有属实之处,甚至为对方的前途鼎力相助,雍容大度,德厚流光,这就是他能辅佐四位皇帝、出将入相五十年、高位善终的根源所在。《宋史·文彦博传》说他:“立朝端重,顾盼有威,远人来朝,仰望风采,其德望固足以折冲御侮于千里之表矣。至于公忠直亮,临事果断,皆有大臣之风……”的确是十分公允的评价。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宋太宗治国兴文抑武 扩大科举取士
- 下一篇:历史上的虞姬确有其人:是美人但非项羽之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