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河务五下扬州的康熙大帝
http://www.newdu.com 2025/02/07 04:02:41 扬州起源 newdu 参加讨论
![]() 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8岁(1662年)登基,69岁(1723年)驾崩,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期间,他擒鳌拜、平“三藩”、统一台湾、保卫边疆、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文化,政绩卓著。康熙皇帝亲政之后,非常重视治河,将河务与平定三藩、治理漕运列为国家的三大任务,并且书写下来,悬挂在宫廷柱上,昼夜惦记。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始,康熙皇帝亲率车驾由午门出正阳门,开始了第一次南巡,此后,康熙又分别于二十八年(1689年)、三十八年(1699年)、四十二年(1703年)、四十四年(1705年)、四十六年(1707年)先后进行了5次南巡。其间,每次都要到东南大郡扬州及治河重地高邮、宝应、江都等州县。 康熙南巡到扬州,有一处行宫,就是高旻寺行宫,在城南15里茱萸湾(非今日湾头之茱萸湾),由扬州盐商捐资,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第四次南巡时建成,寺额及塔额皆由康熙御赐。次年,他又亲撰《高旻寺百年记》。四十四年,康熙再临高旻寺,作《幸茱萸湾行宫登五云楼》诗一首:“财富称兹地,时巡复此经。春膏宜豆麦,烟景遍林亭。靡丽风应换,敦庞训屡形。施恩频己责,聊尔翠华亭。”同时,又为高旻寺题联:“龙归法座听禅偈;鹤傍香烟养道心”、“蜀冈云澹山光近;江渚漕分水派清。” 康熙在扬州,御驾必临的另一胜景是扬州名刹天宁寺,历次到天宁寺,先后御题“皓月禅心”、“寄怀兰竹”、“般若妙源”、“净因”诸额并“禅心澄水月;法鼓聚鱼龙”、“珠林春日永;碧淑好风多”等联。康熙四十四年在扬州,作有《幸天宁寺》诗一首:“十里清溪曲,丛篁入望深。暖催梅信早,水落草痕侵。俗有鱼为业,园饶笋作林。民风爱淳朴,不厌一登临。” 在游平山堂时,康熙也曾留下一诗。在大明寺平山西园里,至今还留有康熙御碑亭:“宛转平冈路向西,山堂遗构白云低。帘前冬暖花仍发,檐外风高鸟乱啼。仙仗何尝惊野梦,鸣镳偶尔过幽栖。文章太守心偏忆,墨洒龙香壁上题。” 钱宗范在《康熙》中说:“他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自然科学方面的数学、天文、历法、物理、地理、农学、医学、工程技术;人文方面的经、史、子、集;艺术方面的声律、书法、诗画。他几乎都有所研究。他写出了八九十篇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论著,他亲自审定了多种历史方面的书籍,他还精通多种民族语言。” 康熙的汉文水平很高,中国历史知识丰富。“城高千仞卫山川,虎踞龙盘王气全。车马往来云雾里,民生休憩在当前。”他的这首《登高诗》被誉为帝王诗。康熙六巡江南题词很多,如为济南趵突泉题“激湍”、“源清流洁”,为珍珠泉题“清漪”、“润物”,为镇江金山龙禅寺题“江天一览”,为济南省城书院题“学宗洙泗”,为钱塘江龙王庙题“恬波利济”,为陆秀夫祠堂题“忠节不磨”,为米芾海狱庵题“宝晋遗踪”。题词充分表明康熙高深的汉文水平和丰富的中国历史知识,题词的书法也很好。康熙善学。宣城梅觳成、泰州陈厚耀入值南书房,康熙教过他们算学。康熙善射。他晚年对近御侍卫说:“我自幼至老,用鸟枪弓箭射死老虎135只,熊20只,豹25只,猞狲10只,麋鹿14只,狼132只,吹哨引来而射死的鹿几百只。射获其余野兽不计其数。曾一天之内射兔318只。” 康熙有丰富的水利知识。他六巡江南视察河工,对每项水利工程都能作出具体指示。他最后一次南巡(康熙四十六年一至三月)是亲自考察泗州西溜淮套是否可以开河才去的。经过实地考察,他正确地予以否决。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明代状元杨慎和“滚滚长江东逝水”
- 下一篇:齐国如何处理飙车事件?晏子以身说法教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