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年左宗棠:直朗性格挡不住国家的衰朽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9:11:23 领导文萃 newdu 参加讨论
左宗棠像(资料图) 当1880年的夏季将要过去,俄国人很明显地愿意重开关于伊犁的谈判,并且已经有了和解的想法。这使中国政府有了足够的把握,因为他们也愿意让步。左宗棠奉命结束他在西部的公务前往北京。 左宗棠于12月22日抵达兰州,休整几天后,他于1881年1月3日继续旅程。总督左侯爷要离开他大建功业之地的消息迅速地传遍了甘肃。按照中国人的算法,他已经进入生命的第七十个年头,可以肯定,这位大总督离开甘肃会一去不返了。 左宗棠于2月24日抵达北京,大约与此同时,他接到了与俄国签订最终条约的消息:中国人收回了新疆的最后一角。 当左宗棠抵达北京时,他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很不适合他那率直脾性的世界。还没进城,他就遇见了腐化堕落的实例。腐败已经吞噬了朝廷,使认真管理国家事务的企图一败涂地。他碰到了一个惯例:所有任期结束奉召进京的高官,都要在城门口交纳一笔银子。那些刚从油水特厚的位置上退下来的官员,有时要交纳10万两之多。左宗棠来到京城门口,门房要他交纳4万两,被他拒绝了。他说,皇帝召他进京,他就来了,如果进入国都面见皇上要交钱,那就应该由朝廷埋单。至于他,一个铜板也不会掏。他在城门外等了5天,直到事情有了转机,但他未掏腰包。 进入京城的第二天,皇太后宣他召对。那天慈禧太后身体不适,召对由慈安主持。究竟是由于从哈密到北京长途旅行的疲劳?由于环境陌生?由于慈安接见时态度十分和蔼?或者是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左宗棠生平第一次失去了镇定,他哭了。 慈安皇太后是一个具有罕见魅力的女人,看到了他的泪水,柔声问他为何如此。左宗棠说,眼睛本来不好,一路上被风沙刺激。皇太后又问他如何保护双眼。他说平时都戴墨镜。慈安叫他戴上。召对时戴眼镜有失恭敬,左宗棠不肯。慈安执意叫他戴上。左宗棠从口袋里掏出眼镜,哆哆嗦嗦,眼镜掉到地上摔破了。慈安叫太监取来咸丰皇帝用过的墨镜,交给左宗棠。他戴着皇帝的眼镜走出召对的宫殿,这件礼物立刻令他深陷于谦卑。 召对过后,左宗棠被任命为皇帝的军机大臣,掌管兵部,在总理衙门行走。按照惯例,升任高级京官的任命书由太监宣读,而接受任命者应该给太监一个大红包。当左宗棠听宣任命时,他给了太监100两银子。太监的表情非常惊讶,左宗棠想:莫非我的慷慨把他吓着了?于是又给了他50两。接着太监开始问起咸丰的那副眼镜。左宗棠根本没听出他的言外之意,说了些无关紧要的闲话,就此作罢。 几天后,曾国藩的一个儿子悄悄地告诉左宗棠,说咸丰眼镜的问题已经成为宫中的话题。这个小曾和他那位了不起的父亲不一样,跟左宗棠关系不错,因此他提醒左宗棠最好满足太监的要求。左宗棠对此事不大在意,只是随口一问:他打算要多少?小曾说,太监们认为皇帝的眼镜是非同小可的礼品,值得10万两银子,不过他们只要1万两就会满足了。这个提议令左宗棠觉得太荒唐,他不愿认真考虑,而是一笑了之。 有一天,他跟小曾聊天,小曾说:“噢,忘了告诉你,恭亲王担心那些太监捣鬼,为了避免尴尬,花8000两银子摆平了此事。” 慈安皇太后召见他以后,没过几天就去世了。普遍的看法是,她死于伙伴慈禧皇太后之手。左宗棠在慈安死后的当晚进宫,立刻嚷道:“我今天还见到太后上朝,说话和平时一样清朗。太后去世肯定不正常!” 他怒气冲冲地在庭院里来回顿足,无所顾忌地发表意见,如果换了别人这样做,恐怕脑袋就会在另一次日落之前搬家了。恭亲王费了很大力气才让他安静下来,可是早有太监将他的话报告了慈禧。如果说慈禧曾经对左宗棠有过偏爱,此后就不会如此了。没过几个月,左宗棠就被派到了地方上。他与北京的宫廷生活太不合拍了。 1881年10月,左宗棠被任命为两江总督,这个职位在所有的总督当中有许多方面是最令人垂涎的。可是左宗棠不想寻求职位。他老了,虚弱多病,他想退休回老家,在那里平静地度过晚年。然而他的威望太高,为了尽责,他不得不坚持到底。 到1882年底,左宗棠已经非常疲惫。身体出了不少毛病,加上左眼完全失明,右眼也不好使了。他请求引退,理由是他无力妥善处理繁重的公务。他说,他的记忆力衰退了,往往刚读完一份信函或文件,马上就忘了内容。他被赏假3个月,可以不去衙门,但必须留在南京。 左宗棠于1884年9月15日离开北京,于12月14日抵达福州。只差一天,就是他20年前第一次进入福建追歼最后一批太平军的日子。左宗棠离京以后,主和派占了上风。中法和谈在春季恢复,李鸿章于6月份签署了条约。 条约签订之后,左宗棠奉命返回京城。根据他在最后这几年频繁调动的情况,可以大胆地推测,慈禧没有忘记他对慈安猝死一事所爆发的怒火。他请求朝廷批准他在返京途中回家探亲。请求得到了批准,但他未能起程。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去世。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史记》记载古代笑星优孟 模仿功底堪比小沈阳
- 下一篇:魏孝文帝巧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