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吴王夫差剑锋利无比:轻划A4纸成两半(3)
http://www.newdu.com 2025/02/04 03:02:24 北京日报 张毕荣 参加讨论
分析 苏州为何鲜见青铜兵器 包括此次入藏苏博的吴王夫差剑在内的吴国王室顶级青铜兵器,为何基本都流落他乡了呢? 苏州博物馆馆长助理程义介绍,这要从高档青铜兵器的用处讲起。作为国君自用并留下铭文的兵器,是带有军事或礼仪功能的实用器;另外,国君也会将一些带有自用铭文的兵器作为联姻信物或礼品送给诸国姻亲;第三,对于一些身份不高,但军功卓著的将士,来自王室的顶级青铜兵器当然是至高无上的褒奖;最后一种情况,则比较悲凉,吴国灭亡后,带有青铜器陪葬的国君或高等级贵族墓地被敌国报复性盗掘,作为权力象征的青铜器会被抢掠;或者如夫差是自杀而亡,其所用兵器就极有可能成为敌方将士的高档战利品而被带走。 1983年,湖北江陵县马山五号墓出土了一件带有“吴王夫差自作用矛”铭文的吴王夫差青铜矛,此矛铸造工艺、花纹风格与越王勾践剑类似,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出土此矛的却是一个中小型土坑楚墓,棺椁腐朽无存。最后拥有这件兵器者与吴王夫差的身份虽说差了十万八千里,但他当年却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如果能够在苏州找到吴王阖闾墓,那么也许就能找到最名副其实的那把吴王剑。”程义推测说。 视点 “剑”看吴越历史 花巨资征集这批文物,价值何在? “有了吴王夫差剑这件藏品,我们的展览一下子就有了主心骨,有了点睛之笔。”苏州博物馆馆长助理程义称,这件藏品足以“镇馆”。 通过剑可以看到吴越历史。吴越争霸人尽皆知,卧薪尝胆,三千越甲终灭吴的历史,耳熟能详。但是吴国灭亡后,苏州的历史就变得扑朔迷离,尤其是普通民众更是不明就里。这批文物就为我们提供了直观的历史研究素材。 有助于研究吴越先进铸剑工艺。这次征集的兵器中有多种工艺,如鎏金、错金、镶嵌、暗格纹等,都是研究金属加工工艺的重要材料。在直径4厘米的剑首上铸有10圈同心圆纹,圆圈的底部有的还饰有短线纹等地纹,同心圆壁非常薄,即使现代铸造技术都很难完成,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如何完成的,这是科技史上的一个大问题。 为研究吴越文字的来源提供了好素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异形。就目前所发现的吴越文字材料来看,吴越文字有鸟虫书和常体两种风格。鸟虫书接近楚系文字,但常体是否是楚系文字尚有疑问。吴越西接荆楚,北连齐鲁,远交秦晋,所以其文字可借鉴的范本很多。这次征集的一些有铭兵器中既有鸟虫书,也有常体,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吴越文字的来源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保存绿松石原貌 最完整的越王剑 据了解,两柄珍贵的越王剑也被苏州博物馆收藏。第一把是越王者旨于赐剑。越王者旨于赐即越王勾践之子,公元前464年至459年在位。该剑通长53.8厘米,身宽4.7厘米,格宽5.5厘米,茎长9厘米。这把剑的剑身宽长,近锋处收狭,双刃呈弧形,中脊隆起,两从斜弧。剑格作倒凹字形,两面均铸有双钩线鸟书体铭文,字口间嵌满片状蓝绿色松石,为迄今保存绿松石原貌最完整的越王剑。 第二把是越王州勾剑。州勾即越王勾践之曾孙,公元前448年至412年在位。该剑通长51.7厘米,身宽4.5厘米,格宽5厘米,茎长9.5厘米。剑身宽长,近锋处略收狭,前聚成锋,中起脊线,两从斜弧。此剑制作、造型皆很精美,剑格鸟篆尤其清晰,鸟书秀丽,制作精致,在兵器中堪称上乘,可谓吴越兵器铭文的代表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