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志于学”的治学之道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12:11:00 学习时报 孔祥安 参加讨论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奉为“万世师表”“大成至圣先师”,并且享有“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的美称。综观孔子的治学之道,孔子“志于学”的治学理念应该是其中的关键和根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立志于学 持之以恒 孔子十分重视自身学习。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知者也。”同时,他评价自己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正是终身坚持学习,人生境界才有一个不断提升和进阶的过程,乃至最终达到了“不逾矩”的人生境界。 孔子学习勤奋刻苦、持之以恒,读《易》“韦编三绝”。当看到弟子冉求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他教导说:“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他对于宰予白天睡觉的行为予以严厉批评,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孔子鼓励弟子要坚持不懈,不可浅尝辄止。他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还以“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精神鼓励弟子,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追求学问就好像永远赶不上似的,学到一点知识还担心失去。 学以致道 学以成仁 孔子略于“天道”,详于“人道”。所谓人道就是“为仁之道”,即仁者人也。孔子追求人道,不是消极地等待或借助外力,而是通过自身的学习、修养不断靠拢、接近道,即近仁、行仁。他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主张主动学习。他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同时,他奉行“谋道不谋食”和“忧道不忧贫”的原则,摆脱名利的干扰,默默无闻地做学问;摆正心态,不求名利。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提倡“为己”而学,通过学习实现“修己”“立己”“达己”之目的,感受学习带来的自身愉悦,进而达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治学境界。孔子认为,不仅有“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而且还应要“文之以礼乐”,才“可以为成人矣”。 学而不厌 不耻下问 孔子是一个学而不厌、不耻下问的好学之人。他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孔子认为,好学可以克服品德修养上的不足。他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所以孔子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博学多识,与其乐学好学、不耻下问是分不开的。子贡曾问孔子说:“孔文子凭什么得到一个‘文’的谥号?”孔子回答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入太庙,每事问”,对音乐的追求达到了“三月不知肉味”的痴迷程度,达到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求知佳境。 学思结合 温故知新 孔子强调学与思的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如果一味地思考而不学习,则思考就没有源头活水;如果只顾学习而不思考,学习就会陷入迷惑。孔子还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的弟子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每天都学习以前不知道的,并做到时时复习,同时不忘记自己以前学过的,这样就可以称为好学的人了。孔子以好学自居,可谓深谙“温故知新”的学习之法。 学无常师 见贤思齐 孔子学无常师,择善而从,见贤思齐。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访官于郯子,问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韩愈在《师说》中说:“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做到了多闻、多见、多识。孔子说:“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同时,孔子还能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看到学问很好的贤者,就努力向他看齐,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问;当看到不贤能之人,就要反省自己,看一下自己是否也存在类似的缺点或错误,以便改掉身上的毛病。如“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孔子提倡学以致用,倡导知行合一。孔子曾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满腹经纶,胸怀平治天下的信心和希望,期盼着待价而沽。如子贡说:“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孔子说:“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孔子还明确表示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这些不仅体现了孔子积极入世的一贯主张,也反映了孔子学以致用的治学思想。孔子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言行一致,不讲空话。他提倡“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强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秉持“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原则,力行仁道。他说:“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好学、重行,认为“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诚如子贡所说:“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或许这是对孔子治学之道的一种更好诠释,表达出孔子治学的真谛。 作者介绍:孔祥安,男,山东曲阜人,1967年生。孔子研究院学术部部长、研究员。主要从事儒家伦理思想、政治思想研究。出版《中国传统忠伦理研究》《为政以德十二讲》《儒家文化普及读本》《大哉孔子》《古八德故事研究与新解?孝》等著作10余部,在《孔子研究》《广东社会科学》《理论学刊》《齐鲁学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完成国家社科规划课题、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5项,主持完成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省级课题4项。荣获省、市社优秀社科成果奖多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