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牟钟鉴:如何读唐诗


    
    板桥对唐诗十分喜爱,推崇李白、杜甫,曾说过“唐家李杜双峰并”,尤其赞美杜少陵。
    其《板桥自序》说:“少陵七律、五律、七古、五古、排律,皆精妙,一首可值千金。板桥无不细读,而尤爱七古,盖其性之所嗜,偏重在此。《曹将军丹青引》《渼陂行》《瘦马行》《兵车行》《哀王孙》《洗兵马》《缚鸡行》《赠毕四曜》,此其最者,其馀不过三四十首,并前后《打渔歌》,尽在其中矣。是《左传》,是《史记》,似《庄子》《离骚》,而六朝香艳,亦时用之以为奴隶。大哉杜诗,其无所不包乎!七律诗《秋兴》八首、《诸将》五首、《咏怀古迹》五首,皆由此而推之。五律诗《秦州杂诗》二十首、《咏物》三十馀首、《达行所在》三首,皆由此而推之。立志不分,乃疑于神。”他对杜甫的颂扬,超过任何其他诗人,真乃无以复加了。
    当然,这里有其主观的偏爱成分,他所列举杜甫诗作,与一般人喜欢的杜诗是有很大不同的,例如传播很广的《望岳》《月夜》《春望》《春夜喜雨》《旅夜书怀》等,他都末提及,这在客观上也是杜诗的广大精微而使读者各取所需的结果。不过以板桥自视甚高的性格,能对杜诗佩服得五体投地,也证明了杜诗所具有的强大震撼力。扩而言之,板桥对唐诗的整体评价都很高,视为中国诗词史上的颠峰之作。他给唐欣若《集唐诗》所写的序中,不仅赞赏唐诗,而且提出如何读唐诗的问题,并作了深刻的回答。
    序说:“集唐诗,则必读唐诗,而且多读唐诗。自李、杜、王、孟、高、岑而外,极幽极冷之诗,一旦火热,便得翻阅于明窗净几之间,此亦天地间一大快事也。读唐诗,则必钻其穴,剖其精,抉其髓,而后能集之。使我之心,即入乎唐人之心,而又使唐人之心,即为我之心。”这就是人们追求的欣赏美学作品应达到“心心相印”的地步,一般人很难做到,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却是应该的。他还说:“夫唐人之诗,旧诗也,读之千古长新”,即要求后人读唐诗,还要读出新意来。
    “诗无达诂”,见仁见智应是常态。板桥所要求的今人之心通唐人之心,我以为是指读者应有与唐人同类或接近的精神境界,才能体会他们的用心,入其内又出其外,如同在水中潜游,既在其中,又能自由穿行,即古人所谓“涵泳”,心灵上必须有某种程度的呼应。而唐诗又不可一概而论之,有时代的差异(如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有风格的不同(如李白近道,王维近佛,杜甫近儒),也有理想的参差(如孟浩然难比李杜),而唐诗之数量又庞大无比,据统计逾五万首,不可能要求今人都能读懂全唐诗。
    
    ▲《杜工部集》杜甫撰
    为什么任何其他朝代的诗都比不上唐诗那样人才代出,成就辉煌,流传久远,并普及于社会各阶层而至今盛行不衰?这是由唐诗自身的特色决定的。
    其特色之一,是贴近生活而又照亮了生活。唐诗就是用诗绘出的一幅幅唐代生活画面,其真实性不亚于甚至经常超过史书文献的记载,它用形象化的语言和充沛的感情描述社会各领域的现实动态,使后世读者对唐代有直观的认知。
    其特色之二,是用字造句,通俗明达,入情入理,栩栩如生。没有华丽铺排,没有难字艰涩,大量使用大众口语,使得妇孺皆能记诵互传,乃是童蒙家教的好教材。于是唐诗既成为文人雅士经常吟咏的珍品,又同时是村妇、儿童乐读会背的诗作,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其特色之三,是深入浅出,寓理想于生活,极高明而道中庸,笔尖有温度,平凡而伟大。杜甫《春夜喜雨》讲诗人感受,最令人佩服的是其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两句,把春夜细雨渗入土地、滋润草木的温和本心写出来了,扩而言之,则可以用于一切文化教育,必须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而不是粗暴灌输的方式才能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于是该诗句成为一种普遍性的哲理。总之,唐诗不是把深奥的道理说出来,而是用明达的语言把优美的意境造出来,使人读之于不知不觉之中进入其内而感同身受。
    唐诗的分类,在这里笔者不沿用以往古体律诗等格律上的分类,乃是内容上的分类,即因诗作所表现的社会生活与作者情感之不同而进行的分类。根据颇为流行又为我所喜爱的约三百首唐诗的内容,我将其分为九大类证:山河壮美、田园情趣、士人追求、民生关怀、离乱痛苦、沙场征战、思乡别友、春秋江月、历史感悟。下面分别述之,每类举若干例证。
    类别之一:山河壮美。如李白《蜀道难》、《望庐山瀑布》,杜甫《望岳》,王之涣《登鹳雀楼》,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其中以杜甫《望岳》为冠,它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把五岳之首的泰山举到了巅峰,同时也把人托在巅峰之上,形成无比辽阔广大的视野。
    类别之二:田园情趣。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王维《新晴野望》,杜牧《清明》。其中我最赏识孟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多么平和、安足的农村生活,又是多么亲切、友善的人际交往。
    类别之三:士人追求。如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杜牧《山行》,李商隐《无题五首》。士人的追求并不相同,但都不是功名利禄。韩愈追求“欲为圣明除弊事”。白居易追求早日结束“天涯沦落”,又不怕挫折,如野草根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杜牧追求山林生活。李商隐希望摆脱宦途而向往蓬山清修。
    类别之四:民生关怀。如杜甫《兵车行》《新安吏》《石壕吏》等,他是唐代诗人中最为关心民间疾苦的一位。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成为揭露社会富贫悬隔的千古名句。
    类别之五:离乱痛苦。唐代经历了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在经历过这场内乱的诗人中,仍以杜甫的诗在这方面着墨最多,如《春望》《月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其中《春望》最为深沉痛切。
    类别之六:沙场征战。大唐保卫边疆之战很有气势,出现一批边塞诗人,其中以高适、岑参为代表。
    类别之七:思乡别友。这一类诗作数量很多。古时候交通不便,而士人又要外出宦游或派遣远方或谋划事业,告别而又重见是很困难的,思乡思亲和与朋友离别之伤情及相见之喜便充满在诗作字里行间,其间也有生离死别的情愫。如贺知章《回乡偶书》,孟郊《游子吟》,元稹《离思》,李商隐《无题》《夜雨寄北》,李白《送友人》等。
    类别之八:春秋江月。唐诗中,诗人往往喜欢用春秋两季风光并配以江水月色来抒发生命感受,写春风和秋月较多。如:贺知章《咏柳》,张九龄《感遇》,王维《相思》,李白《月下独酌》,白居易有《暮江吟》,他在《琵琶行》中写春风秋月江水多处。类别之九:历史感悟。其中最著名的有:章碣《焚书坑》,杜牧《赤壁》,杜甫《八阵图》等。
    唐诗的当代价值。其一,它是中华文学经典,能涵养后代子孙的性情,提供无穷的智慧,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纽带。
    其二,它能帮助人们克服文化自卑,实现文化自信和自觉,使中华灿烂文化走向世界,为人类造福。
    其三,它能有效进入大中小学课堂教学,成为普遍受欢迎的好教材,为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素质做出贡献。
    其四,它时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戏曲、诗词书画创作与说唱文学的发展,激发作家们的才能,繁荣我国文学艺术事业。
    其五,它作为诗样史书,可以补充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等史籍的不足,幇助今人深刻理解大唐历史,更好地总结出国家兴衰的经验教训,有益于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我在郑板桥读唐诗要“读之千古长新”的启迪下,说了以上许多话,板桥如有灵不知以为然否?
    ◎本文原载于《中华读书报》(作者牟钟鉴,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