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红利究竟有多大?(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6:11:50 中国少年国学院 佚名 参加讨论
评价更科学,重师德实绩不为论文愁 ?? 问题:中小学教师评职称疲于托关系、发论文,脱离教育教学实际,导致很多人“职称上去了,教学水平却下来了” ?? 改革:修订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倾向,并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 “师德高尚是基本条件,违反相应要求可以一票否决,而改变过分强调论文的问题,则让中小学教师的追求能回归基础教育的应有之义,减轻了大家的心理负担。”杨平对“修订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倾向,并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的改革喝彩点赞。 广东在改革试点中,评价标准重点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原则,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切实改变以往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引导教师立德树人、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褚宏启认为:“中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评职称应该是不一样的。高校有知识创新的责任,但中小学主要是传播知识。当然,我们也不否认中小学教师也能创新一些知识,包括对教育、教学、管理产生一些新的创见等,但中小学教师的主要任务还是把已经成熟的知识传播给青少年一代。职称评聘主要是一种评价制度。教师职称评聘要和教师的职业特点结合。既然中小学教师主要任务是传播知识,那么就要评价他传播知识的能力,即考评他们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如果把论文发表作为评价的一个方面,我也不反对,但一定要把教学放在第一位。而且,论文发表也要和教学结合起来。如果一位教师发表了很多论文但教学一团糟,这种论文的实际价值是不大的。” “评价一个教师水平怎样,一个是师能,一个是师德,两者缺一不可。也希望相关部门在新的教师职称评审政策制定中能够更加务实,更具可操作性,比如师德由谁来评价、实绩有什么标准、实践经历怎么认定等,能够量化的尽量量化,能够固化为制度的尽量固化为制度,可以具体化的要尽量具体化,让托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无处遁形。”房大伟说。 “模糊地说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人为操作空间太大,客观依据还是应该占70%以上的比例,否则难以服众。”来自济南的教育工作者付成波说。 记者获悉,济南市在2014年的教师职称评审中,“师德表现与育人工作”一项,要求写明“教师担任班主任或者辅导员”、“指导课外活动、社团活动或兴趣小组”等育人工作的情况,以及“管理或辅导班级名称、具体人数及效果,获得县级以上奖励(包括师德奖励)及师德考核情况”。此外,还要求写明“指导培养教师、开展公开课、示范课、观摩教学、教学比赛以及参与教学改革的情况”等,以体现其示范引领作用,相关标准已非常细致。 “同一个区域不能有人为制造的天壤之别。”泰安市泰山区上高中学校长李晓军说,“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也已明确要求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我们真心渴望职称评聘能够切实向乡村教师倾斜。”杨平也表示,让更多的农村教师能评上高级职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师资和生源流失严重的现状。“职称评聘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有利于偏远农村学校留住人才,也有助于教育均衡发展。”房大伟说。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仁本的精髓《论语·里仁》浅解
- 下一篇:云南乡村教师夫妇为救白血病女儿变卖家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