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管子》中的“四端”和“七法”


    “四端”,即器、数、理、分。《管子·制分》说:“治国有器,富国有事,强国有数,胜敌国有 理,制天下有分。”《管子·七溉》还把“四端”运用到军事攻防当中,对“四端”作了说明。其中说:“是必立,非必废,有菌必赏,有罪必诛,若是安治矣?未 也。是何也?曰形势器械未具,犹之不治也。形势器械具,四者备,治矣,不能治其民,而能强其兵者,未之有了民。能治其民矣,而不明于为兵之数,犹之不可。 不能强其兵,而能必胜敌国者,未之有也。能强其兵,而不明于胜敌国之理,犹之不胜也。兵不必胜敌国,而能正天下者,未之有也,兵必胜敌国矣,而不明正天下 之分,犹之不可也。故曰:“治民有器,为兵有数,胜敌国有理,正天下有分。”
    《管子》在这里认为,正确的坚决采用,错误的坚决废止,有功必赏,有罪恶必罚,仅仅这样还不 能治理好国爱,还必须具有军事力量和军事器械。但是,不能治理好人民而能强化其军队的事情,从来没有;能治其民而不懂用兵的策略,仍然不行。不能强化其军 队而能必胜敌国之理,仍然不能打胜。兵力没有必胜敌国的把握而能征服天下的事情,从来没有;兵力有了必胜的把握而不明征服天下的纲领,仍然是不行的。所以 说:“治民要有军备,用兵要有策略,战胜敌国要有理,匡正天下要有纲领。在这里器、数、理、分四端,就是指军备、策略、道理和纲领。”
    “七法”,即则、象、法、化、新局面塞、心术、计数,是“四端”的具体体现。《管子·七法》分别对“七法”下了定义。
    则,是指万物均有而不变的东西,即规律。“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后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可引申为治国治军必须认识与遵守的法则和规律。
    《管子》在这里认为,正确的坚决采用,错误的坚决废止,有功必赏,有罪恶必罚,仅仅这样还不 能治理好国爱,还必须具有军事力量和军事器械。但是,不能治理好人民而能强化其军队的事情,从来没有;能治其民而不懂用兵的策略,仍然不行。不能强化其军 队而能必胜敌国之理,仍然不能打胜。兵力没有必胜敌国的把握而能征服天下的事情,从来没有;兵力有了必胜的把握而不明征服天下的纲领,仍然是不行的。所以 说:“治民要有军备,用兵要有策略,战胜敌国要有理,匡正天下要有纲领。在这里器、数、理、分四端,就是指军备、策略、道理和纲领。”
    “七法”,即则、象、法、化、新局面塞、心术、计数,是“四端”的具体体现。《管子·七法》分别对“七法”下了定义。
    则,是指万物均有而不变的东西,即规律。“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后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可引申为治国治军必须认识与遵守的法则和规律。
    《管子·七法》还论述了“七法”对治国、治军的重要作用。“不明于则,而欲错仪画制,犹立朝 夕于运均之也,摇竿而欲定其末。不明于象,而欲论材审用,犹绝长以为短,续短以为长。不明于法,而欲治民一众,犹左书而右息之。不明于化,而欲变俗易教, 犹朝揉轮而夕欲乘车。不明于新局面塞,而欲驱众移民,犹使水逆流。不明于心术,而欲行令于人,犹倍招而必射之。不明于计数,而欲举大事,犹无舟楫而欲经于 水险也。故曰:错仪画制,不知则不可;论材审用,不知象不可;治民一众,不知法不可;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驱众移民,不知新局面塞不可;布令必行,不知 心术不可;举事必成,不知计数不可。”《管子》认为,不明白规律,而想立法定制,就好比把测时的竹竿插在转动着的陶轮上,援竹竿而亡想稳定它的末端一样。 所以说,立法定制,不了解规律不行;不了解形象(表现),而想量才用人,就好比把长材短用,短材长用一样。所以说,量才用人,不了解形象不行;不了解事物 的规范,而想治理人民统一群众,就好比左手写字而闲着右手一样。所以说,治理人民,不了解规范不行。不明白教化而想移风易俗,就好比早晨刚制造车轮,晚上 就要乘车样。
    所以说,移风易俗,不了解教化不行。不了解新局面塞()开放和禁止)之术而想驱使和调遣人 民,就好比使倒流一样。所以说,马铃薯和调遣人民,不了解新局面塞这术不行,不了解心术而想对人发号施令,就好比背着靶子射箭,而一定希图命中一样。所以 说,发布命令保证必行,不了解心术不行。不了解计娄和而想举大事,就好比没有舟可耻想渡过水险一样。所以说,举大事保证必成,不了解计数不行。
    “四端七法”的论术,既是治国之论,又是形名之论,渗透着黄老思想,只有仔细咀嚼,才能令司其深刻的微言要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