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原道》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12:11:39 庞朴《中国儒学》卷三 佚名 参加讨论
《新原道》又名《中国哲学之精神》,冯友兰著,由重庆商务印书馆1945年出版,是冯友兰“贞元之际所著书”之一。 1939年冯友兰的哲学代表著《新理学》出版后引起学术界的广泛讨论。针对各种批评意见,冯友兰在《哲学评论》上发表长文《新理学在哲学中之地位及其方法》作出答辩,后在该文的基础上写成此书,由“中国哲学研究委员会”资助出版。全书共十章。冯友兰在《自序》中指出此书的主旨:“此书之作,盖欲述中国哲学主流之进展,批评其得失,以见新理学在中国哲学中之地位。所以先论旧学,后标新统。异同之故明,斯继开之迹显。庶几世人可知新理学之称为新,非徒然也。近年以来,对于旧学,时有新解。亦藉此书,传之当世。故此书非惟为《新理学》之羽翼,亦旧作《中国哲学史》之补编也。”此书虽以释史的形式出现,实则是冯氏“新理学”思想在哲学史领域的引申与贯彻,或者说是从哲学史角度对“新理学”思想的印证。 冯友兰在《新理学》中指出,理世界在逻辑上先于实际世界,而实际世界中的人以理世界为价值目标。人一方面顺应实际世界,这叫作“道中庸”,另一方面力图超越实际世界向理世界迈进,这叫作“极高明”,这两方面的完美统一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圣人,即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人格。据此,冯友兰在《新原道》中提出新道统说。他评述了孔孟、名家、老庄、《易》、《庸》、玄学、禅宗和程朱、陆王等诸家诸派的学说,得出的结论是:“极高明而道中庸”是中国哲学的主流,因而也是圣人所能实现的最高境界。 冯友兰认为,中国哲学虽然力图将“高明”与“中庸”两方面统一起来,但各家各派都没有获得完全的成功。孔孟以及《易传》《中庸》的作者注重道德践履,虽合乎“道中庸”的标准,但对“极高明”强调不够;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所论不限于形象之内,有见于“极高明”却偏离了“道中庸”;禅宗主张担水砍柴无非妙道,已意识到“中庸”与“高明”的统一,但囿于宗教立场无法将二者统一起来;宋明理学虽把“高明”与“中庸”大致统一起来,但因没有直接经过名家逻辑思想的洗礼,尚有“拖泥带水”的不彻底性。宋明以后的几百年中国哲学精神的发展受到“逆转”,直到他的新理学问世,“中国哲学的精神”才有了最新进展,真正消除了“高明”与“中庸”的对立。 冯友兰的新道统说把玄虚视为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并不符合中国哲学的实际,故而受到学术界的拒斥。但他既肯定儒学又不讳言儒学的局限,企图在综合各家的基础上找到一条发展儒学的新路,典型地表现出现代新儒家的学术风格。 此书另有194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重印本、牛津大学休斯所译英文本(名为《中国哲学之精神》,后编入1986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三松堂全集》第五卷。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解读国学:中庸和谐 经世致用
- 下一篇:论墨子政治思想的特征及意义